今年,郑州将再开工建设10所高中阶段学校

今年,郑州将再开工建设10所高中阶段学校

 8月27日,从郑州市2022年教体文卫医疗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郑州加快学校建设力度,推进教育学位供给,让教育惠民更有质感。

  

一是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持续增加。2022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新增76所,增加学位20880个,其中市区增加5500个学位;小学投入使用22所,增加学位31815个,其中市区增加学位25110个,已实现全部招生;初中投入使用10所,增加学位16350个,其中市区增加13650个学位,已实现全部招生;市属高中投入使用10所,增加学位20500个,已按当年招生计划实现招生。今年,我们将再开工建设10所高中阶段学校。20所高中阶段学校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老校区将用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新增1040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将有效缓解区域内入学压力。

  

未来三年,郑州市将计划投入使用中小学(小学、初中)90所,提供学位12.6万个;投入使用高中14所,其中市属学校10所,县(市)4所(新郑2所,中牟2所),全部投入使用并满额招生可增加学位3.7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48所,新增学位17.2万个。

  

二是多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市区25所中小学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并实现招生;新开工的22所中小学,已开工15所,开工率68%。2021年开工建设的10所高中,9月底前将全部投入使用。2022年底新增76所幼儿园,已投入使用19所、9月份再投入使用6所、主体施工51所,投入使用率33%,年底前可全部投用。

  

三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加快缩小区域内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差距,整体提高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2021年郑州市全面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计划分6批完成,每批创建周期5年,2030年全部完成,比省定时间提前5年。同时,我们通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初中”创建、名师名班主任培育、“学在郑州”等线上资源平台建设和使用,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前优质初中创建工作已经有95所通过认定,还有52所正在创建培育;13所学校被推荐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示范校,23所获批特色校。2022年3月,郑州市教育局和金水区教育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 郑州市已建成11家托育指导中心

2022年,郑州市把提升三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能力项目列入市民生实事,在全市建设17家托育指导中心、100家每家托位不少于50个的街道普惠托育中心、50家每家托位不少于30个的乡镇普惠托育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11家托育指导中心、19家街道普惠托育中心,74家普惠托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完成全年任务的62.3%。

未来三年,郑州市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郑州市委、市政府在高位谋划、整体策划、周密计划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未来三年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促进实现美好教育的目标。推进过程中,我们将重点采取“三个强化”的保障措施,确保既定目标如期高质完成。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根据城市发展与人口分布,对未来10-15年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抓紧修编《郑州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35)》,加快编制《郑州市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35)》。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强化《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郑州市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执行落实,确保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使用到位,市属20所高中学校建设项目如期投入使用。

  

三是强化推进落实。强化部门联动、督查督办、绩效考核,简化项目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压茬推进施工。同时,市政府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对区县政府的考核内容,压实主体责任。

郑州2018年启动的“新优质初中培育计划”推进情况来了!95所学校“绿色评价”综合指标处于优良水平

为服务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充分适应郑州市创建国家区域性教育中心的要求,郑州市教育局自2018年起,启动实施了“新优质初中”建设工作,努力将全市50%以上的公办初中建设成办学理念科学、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明显、社会声誉良好的新优质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

  

“新优质初中”建设采取分批创建的办法,每3年为一个创建周期。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已投入资金1.2亿元,启动两批共165所学校的创建工作。经过评估,首批113所创建学校中,95所学校的“绿色评价”综合指标处于优良水平,家长及社区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达到“新优质初中”标准,被认定为“郑州市新优质初中”,创建达标率达到84%。目前,市教育局正在组织对第二批52所创建学校进行评估。

  

今年,郑州市教育局将启动第三批“新优质初中”创建工作。通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末,完成200所“新优质初中”的创建培育任务,进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做出郑州教育人的贡献。

下半年,郑州将演出哪些精彩剧目?如何免费领票?

郑州市推出的“精品剧目演出”深受广大市民群众欢迎,下半年,我们市民还可以看到哪些精彩剧目?通过什么渠道可以免费领票?

  

2022年精品剧目演出30场活动已演出14场。下半年拟邀请广东歌舞剧院《沙湾往事》、中国歌剧舞剧院《到那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及深圳交响乐团交响乐演出等16场经典剧目。让市民走进剧场免费欣赏到高雅艺术,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中,市民群众期待已久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及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分别于9月19日和11月底于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只此青绿》通过古老文物与现代社会的情感连接,展现了宋代生活美学、中式传统美学的神韵,复原了“东方生活美学”;《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讲述了李侠与兰芬的“潜伏”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形式表现出来,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剧目。广大市民届时可以走进剧院,一睹两部优秀文艺作品的芳容。

  

精品剧目演出采取免费发票的形式,市民可以通过“郑州文旅云”平台免费领取。为让更多喜爱演出活动的群众欣赏到精彩剧目,经演出院团授权同意后,将通过郑州文旅云平台同步进行网络直播。没有机会或时间观看线下演出的市民,一样可以通过云平台观赏精彩演出。

开展惠民演出、举办精品美术展览……下半年,郑州将继续推出文旅惠民活动

8月27日,从郑州市2022年教体文卫医疗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获悉,下半年,郑州将继续推出文旅惠民活动。

  

一是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继续组织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惠民演出活动,在坚持防疫常态化的前提下,确保11月底前安全、顺利、高质量完成全年1200场演出任务。另外,还有16场精品剧目演出活动,陆续与广大市民见面。

  

二是举办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022年下半年,我们将推出“启源故事会”、“这里是河南”、中小学生走进图书馆等主题阅读推广活动,让市民群众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爱上阅读,营造“书香郑州”的文化氛围。我们还将举办郑州市刻制印章技能竞赛、第二届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2022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集市、豫见美好2022汉服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真正让非遗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三是举办精品美术展览活动。下半年,郑州美术馆将陆续举办《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展览、“可触摸的记忆——江苏美术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申海涵捐赠展》、《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等精品展览活动。爱好书法美术的市民可以走进郑州美术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

截至目前,郑州已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4.2万例 乳腺癌筛查4.39万例

今年郑州市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扎实推动卫生健康民生工程实施,切实保障人民健康。

  

据介绍,郑州市将新生儿两病筛查及听力筛查的经费标准由省定的100元/例提升到140元/例,产前超声筛查由省定的160元/例提高到200元/例。将两癌筛查人群由农村扩大到了城市,做到了城镇低保人群和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免费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4.2万例,乳腺癌筛查4.39万例;孕产妇早中期产前筛查覆盖率为68.67%,新生儿筛查覆盖率为99.99%;脑卒中筛查完成4.89万例、肺癌早期筛查完成4.38万例。当前工作进度与时间同步推进,筛查率均超过省、市目标。

推动全民健身!郑州将加快400块体育场地设施选址及建设

郑州市体育局作为主管全市体育工作的政府部门,在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8月27日,从郑州市2022年教体文卫医疗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获悉,从2008年开始,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一直被列入我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十多年以来,我们共同见证了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从最初的“一场两台”建设项目到如今的智能健身驿站、社区健身房、智能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建设等等,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逐步发展完善,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郑州变得更美更靓。

  

“十三五”以来,郑州市体育局为郑州市923个城市社区,112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径2208条。建设多功能运动场135个。智能健身驿站60个,社区活动中心138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60个,累计为全市1792个行政村安装或升级改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53个,建设乡镇体育健身工程86个,农体工程、乡镇工程覆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形成了以建成大型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主体,小型多样健身设施为补充的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小区(村民小组)五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体系。截至2021年底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2.29平方米,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

  

今年初,经过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开征集,“更新健身路径300条,建设智能驿站40个,更新、新建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0个,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被列入郑州市2022年度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选定体现了人民的意愿,群众的心声。下一步,郑州将把民生实事建设任务与年度郑州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计划相融合,积极探索新型体育场地运作模式,督促各城区加快400块体育场地设施选址及建设,改善健身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向往。

郑州将推出城市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郑州医惠保”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作,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郑州市医保部门在便民服务方面有哪些措施?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8月27日,从郑州市2022年教体文卫医疗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获悉,郑州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增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幸福感、获得感作为首要任务,既注重惠民政策的制定,更注重便民服务的衔接。

  

开展“五个办”服务,让群众办事更舒心

  

建成了覆盖市县两级、惠及880万参保群众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办事群众可以通过5种途径办理医保:一是网上办。通过郑州市医保局官网登录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可办理参保信息、缴费信息查询等33个事项。二是掌上办。通过“郑好办”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可一次办结24项“医保一件事”。三是大厅办。参保群众可到全市17家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各类医保业务。四是就近办。建成了156家医保延伸服务点,覆盖社区、银行、定点医疗机构等,形成了“15分钟医保服务圈”。五是热线办。按照“一体化、全时化、标准化、动态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标准,在全省率先开通12393医保服务热线,可为全市群众提供7*24小时的政策咨询、业务查询、举报投诉等服务。4月份开通以来,累计接通量27.2万人次,接通率达到98%以上,实现“一线知民情、一线解民意、一线解民忧”。与此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与郑州新闻广播合作建立了“直通车”制度,定期开展医保政策宣讲;开辟“医保365问”专栏,每天解读知识,将医保政策传递给全市人民。

  

加强信息化支撑,让群众就医更顺心

  

一是实行门诊慢特病全域网办。改变过去一年只有两次申报慢性病的政策,实现门诊慢特病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办结。符合条件的参保群众从提出申请到享受待遇最快1天即可完成,并在市县两级同步实施。今年以来,累计受理门诊慢特病申报37757人次、鉴定通过26179人次,医保基金支付超过6亿元。二是开展医保移动支付。实现医保电子凭证挂号、诊疗、取药、结算、查询等线上、线下全流程应用,打通了看病就医、医保结算“最后一公里”,参保人无需窗口排队,在诊室即可实现“一码结算”。三是开通医保电子凭证亲情账户。参保群众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渠道绑定医保电子凭证后,可为同一户口簿下“一老一小”家庭成员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并创建亲情账户,帮助家庭成员进行电子凭证展码、支付、查询等,实现“一个终端保障全家就医”。

  

实行“一次办成”,让群众异地结算更安心

  

开通了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郑好办、“郑州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等5个备案渠道;将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各种证明材料,实行信用承诺制,业务申请提交成功后1个工作日内即时办结;开通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27家、普通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186家、住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193家,所有异地就医业务均可“不见面办理”、“一站式结算”。2022年1-7月,全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5374人次,医疗总费用1.37亿元,医保基金支付8485.35万元。

  

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盯紧盯牢群众医保领域的烦心事、忧心事,推出城市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郑州医惠保”,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等,切实降低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持续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挤出药品耗材价格水分;紧盯人民群众关注的生育津贴报销、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等热点问题,推动更多医保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9月起,郑州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实施3个月职工医保缓缴政策

按照“免申即享”的理念,从9月份开始,郑州对全市14.2万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各类社会组织,实施为期3个月的缓缴政策,每月缓缴医保费用约4.8亿元,累计可为企业减负14.5亿元。此举将有效减轻企业压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郑州新增74种谈判药品纳入报销范围 新冠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片在列

8月27日,从郑州市2022年教体文卫医疗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获悉,郑州持续深化集中带量采购成效。

  

今年以来,共落实国家、省组织的药品采购6批次181个品种,医用耗材4批次15类,挤出了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切实还利于民。调整基层医疗服务价格,彻底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以耗补医等情况,医保补偿率达到99.91%。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报销:新增74种谈判药品,将新冠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片纳入报销范围,现行门诊特定药品数量达到168种;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新增申报中药制剂870种。

郑州惠及民生的11项免费医疗筛查项目针对哪些人群?如何参加?答案来了!

8月27日,从郑州市2022年教体文卫医疗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民生实事中列了5个方面11项免费医疗筛查项目。

  

这11项免费医疗筛查项目针对哪些人群?都要求什么条件?老百姓如何参加这些项目?

  

(一)妇女两癌筛查

  

免费为具有郑州户籍的(30—64岁)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各6万人;

  

受惠人群:夫妇至少一方具有郑州市户籍或夫妇双方非郑州市户籍但女方在郑州市居住6个月以上,持有居住证的适龄(30—64岁)之间的女性。

  

参与方式:到各区县(市)定点初筛机构进行初筛,高危人群转诊到接诊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

   

(二)产前筛查

  

免费为符合相应医学条件的孕妇进行一次产前血清生化免疫筛查、一次超声筛查(NT超声筛查或中孕早期超声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对象免费进行产前诊断,产前筛查率目标达60%;

  

受惠人群:夫妇至少一方具有河南省户籍或夫妇双方非河南省户籍但女方在本省居住6个月以上,持有居住证的孕妇。

  

参与方式:到各区县(市)定点筛查机构进行筛查,高危人群转诊到接诊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

  

(三)新生儿筛查

  

免费为新生儿进行“两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听力筛查、35种遗传代谢病和耳聋基因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

  

受惠人群:1.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河南省户籍(或持有居住证)的活产新生儿实行新生儿听力障碍初筛及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2.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为郑州市户籍(或持有居住证)的活产新生儿实行免费耳聋基因、3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

  参与方式: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出生的新生儿由该医疗机构直接进行新生儿筛查。

   

(四)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

  

免费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40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5万人;

  

受惠人群:郑州市行政辖区内40岁以上(1982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郑州户籍居民,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相关医学检查者,并能够主动配合完成高危复查。(2020年-2021年参加过本筛查项目的居民不得再次参加2022年筛查项目,此项目三年筛查一次。)

  

参与方式:符合条件的群众可以到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登记预约,接受免费问卷筛查;符合高危人员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将转介到定点医院进行相关的实验室化验检查。

  

(五)肺癌早期筛查

  

免费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40-75岁人群进行肺癌早期筛查目标人群是5万人。

  

受惠人群:40岁以上至75岁具有郑州户籍的常住居民,身体状况良好,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相关医学检查者,并能够主动配合完成高危复查。(2020年-2021年参加过本筛查项目的居民不得再次参加2022年筛查项目,此项目三年筛查一次。)

  

参与方式:居委会、社区通知或符合条件的居民自主到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初筛检查,经初筛评定为肺癌高危人群者进入复筛,由项目定点医院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肿瘤标志物、肺功能检查等复筛检查。

来源:大河网 臧小景

责编:杜若森 审核:范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