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老师兼任掌勺大厨! 23岁华科毕业生西部支教,如今他要再留一年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视频剪辑 轩逸瑶

实习生 陈琳 赵怀智

 

“这是我,村里最年轻的全科老师,学生每天睁眼到闭眼,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和我在一起……”8月28日,一条“985”高校大学生到西部偏远乡村支教的视频在b站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赞“这不是全科老师,是全能老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8月29日,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位“全村最年轻的全科老师”就是余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1年,他考研成功上岸国内另一所“985”高校,同年本该去攻读研究生的余盟选择保留学籍一年,前往重庆市城口县偏远山区的一所乡村小学做支教老师。如今,一年之期已满,余盟决定再休学一年,继续留在村里任教。

余盟支教时和学生在一起

从大城市奔向小乡村

他在村小当起了全科老师

趁年轻,做一件浪漫的事情。

2021年,余盟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按下了求学的暂停键,前往了重庆市城口县大山深处、小河边上,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支教是余盟内心长久的想法,大学期间,他曾前往随州福利院和江西萍乡的乡村小学支教,这两段支教经历让他对老师充满了向往。

余蒙支教的乡村小学

这所乡村小学位于重庆市城口县的偏远山区,全校共有93名学生,大都来自附近2个村庄。幼儿园有21名学生,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学生大约是10人。全校加上余盟,共有老师11人。

去年9月,余盟第一次去这个乡村小学。重庆出发,他乘坐了5小时的车到县城附近,之后坐上小学特意来接他的车。“我在车上昏昏沉沉坐了很久,又换了几趟车。”余盟回忆。因为交通不便,支教一年期间,余盟也只进城了两次,“班上的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城,他们的梦想就是去一趟县城里的超市。”余盟说。

余盟给学生上课

在这个偏远乡村小学,余盟带了一年级的学生,共10名,其中8名是留守儿童,其中有2名来自单亲家庭。余盟要给这群7岁的小孩上数学、语文、道德法制、书法、美术、互联网技术、篮球等所有课程,一周33节课……他还是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学生牙齿掉了找余老师,小朋友之间拌嘴了也找余老师,想爸爸妈妈了也找余老师……

站上讲台的第一周,余盟有些手足无措,孩子们年纪小、纪律差,教室有时会一片吵闹;所有科目都要教,不知道该怎么科学地安排课程……随着和孩子们深入接触以及向其他老师学习,余盟逐渐掌握了教学的方法。作为数学老师,他教学生们用数轴计算加减法,把算数变成在数轴上“走路”的形式。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他带大家走进食堂探索科学合理地排队打饭流程。作为书法老师,他给每个学生安置一个坐姿矫正器,严格规范写字姿势……他还将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课堂,展示一些有意思的编程案例,用代码给学生们做一些以他们为原型的视频。

学生走路方法做数学题

挑灯辅导学生60多个晚上

他带出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

推开破旧的刷着红色油漆的教室门,宽敞的教室内,摆放着10套桌椅。10个人的课堂,余盟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跟学生们积极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余盟发现班上有个孩子李阳(化名)性格内向,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余盟就放学后单独把他留下来辅导。

余盟给学生辅导

他给李阳辅导了60多个晚上,“刚讲过的知识他下一秒就忘了,我就陪他再讲一遍。”题目会做了,余盟还会奖励他一盒牛奶。余盟还引导他交朋友。渐渐地,李阳开始向余盟敞开心扉了,还经常拿着图画本给余盟“讲画”。这时,余盟又鼓励李阳尝试去和其他老师也讲一讲画,还提前和老师沟通好要多鼓励他。如今,小男孩的成绩有了起色,性格越来越活泼。

余盟组织的知识闯关游戏

课堂上,余盟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火腿、包子、饼干是村里的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当学生们想吃这些食物时,它们就出现在班级每月一次的趣味知识闯关竞赛中。在余盟的布置下,班级变成了一条条赛道,一旁摆着汉字、算数等基础知识卡片,“木”“火”“对”“地”……孩子们一边顺着赛道前进,一边认读汉字或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可以拿走摆在一旁的奖品。“班上有一个小女孩,闯关竞赛前一天晚上让爷爷一个一个地考课后的识字,全记住了才去睡觉,就是为了第二天能多赢些奖品。”余盟说。

闯关后学生拿着心爱的礼物合影

第一学期结束,余盟班上的10个学生中有8个期末考试拿到了全A的成绩,全校前五名中有三名都在余盟班上,其中还有学生考到了全校第一名,这些让余盟十分骄傲。

为学生颠勺自家成“学生食堂”

支教日记”获百万关注点赞

为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今年3月起,余盟在班级发起了“彩纸计划”,鼓励学生们将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心事和愿望。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周都能收到学生们的纸条,上面写满了孩子们的心思。“我全面将彩纸计划融入到教学日常和班主任工作当中,真正了解学生真实所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努力反馈到学生现实生活当中,”余盟说。

学生们写的部分纸条

2022年4月,余盟收到了班上一个小女孩王苹苹(化名)写的纸条:“奶奶每天回家都很晚,我放学回家没有饭吃……”小女孩王苹苹的爷爷奶奶都务农种田,田地离家很远,经常要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到家,五点就放学的孩子要在家待上几个小时。了解情况后,余盟每周末编一个理由,将王苹苹带到宿舍,在他那不足5平米的厨房,这个曾经靠泡面和速食熬过周末的大男孩摇身一变成大厨。

余盟给学生做饭

时间久了,班上的其他孩子也嚷着要去余老师家吃饭。余盟的宿舍就成了孩子们的“食堂”,今年上半年他几乎每周为学生做饭10次。蛋挞、火锅、鸡翅、披萨……“彩纸计划”中,学生们经常写到的心愿,他们想吃但在村里又吃不到的食物,经常会出现在余盟邀请孩子们的餐桌上。吃饭时,没有餐巾他就用塑料袋给学生系上,四个学生,他特意只做3个鸡翅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吃完饭后,他会把孩子们一一送回家中。

余盟和学生一起吃饭

今年3月起,余盟开始在b站,通过账号Sensikao更新自己的“支教日记”。“我平常也经常拍视频,就尝试着剪辑发布了,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到乡村小学、乡村教育。”余盟说。在余盟发布的多条支教视频中,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一条视频播放量破400万,80多万网友为他点赞。“最帅的老师”“你是真的老师,是我的榜样!”“为梦想点赞!”……

“余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特别有想法,有干劲的学生,现在支教也是拿出了读书的干劲和热情。”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平说。2017年9月,余盟以优异的成绩,从贵州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在校期间,他勤奋求学,是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班长,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科研探索中都有他的身影,且取得较好成绩。

余盟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

作业本后歪歪扭扭的留言

让他舍不得离开再支教一年

“今年6月15日之前,我是打算带完这一年就返校读书,但是那天课堂上看见学生写在作业本后面的话,我犹豫了……”那天上课,余盟翻开一名学生的作业本,后面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谢谢您,我的老师,虽然一周之后就再也见不到您了,但是我已经长大了,感谢您做我们的老师。”看到这句话后,余盟默默走到班级后的照片墙,忍不住地落了泪,有的学生发现老师哭了,也都一起哭了起来,“也就是那时,我觉得我也许应该留下来。”余盟说。

原来在2021年5月,孩子们陆陆续续从父母和高年级学生的口中得知余盟可能要离开了。他们就通过各种方式向他表达感谢和思念,有作业本后歪歪扭扭的留言,还有写给他的字条。面对孩子们纯粹的感情,这个“温柔的人”动了留下来继续任教的心思。

一边是学业,一边是学生,余盟也很犹豫。余盟询问过老师、家长和朋友的意见,得到的答案全部都建议他应该回去完成学业。“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收获了教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面对困难的毅力,尤其是和孩子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不舍得回去。”和父母沟通协调,与导师沟通后,最终余盟还是决定休学一年,继续留在这所乡村小学支教。

余盟和学生一起

9月1日,余盟任教的乡村小学又要开学了,他将陪伴着自己的孩子们升入二年级。他告诉记者,这一年自己会继续在b站更新自己的“支教日记”;这一年,他还有一个关爱村里空巢老人的设想。

余盟的微信朋友圈的封面,是他和三个学生一起走在村里街头的图片,图中他陪同孩子们一起向前,“哪怕只有一年,我也想再多陪陪他们。”余盟说。

余蒙和学生在一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