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人】杨杜娟:一根竹篾编织美好生活

编者按:

  在奋进新时代征程中,贵州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许多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

  他们以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责任感,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感,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创造了一个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务实地干。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一个个新时代的贵州人在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奋力创造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拼搏奋斗。

  “我回乡创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带动周边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8月26日,贵州黔森源竹编工艺厂经理杨杜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自己创业的初衷。

  今年34岁的杨杜娟出生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竹编)之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界牌村。该村是远近闻名的“万亩竹林村”,村民世代以竹编手艺为生,主要生产箩筐、竹笼等。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杨杜娟对竹编有着特殊的感情。

杨杜娟在给竹篾抽丝

  2009年,杨杜娟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有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

  “有一次回家,因为邻家的小孩比较调皮,我就说他几句。当时他就反问我‘你又不是我妈,凭什么管我?’这句话让我触动较深。”杨杜娟告诉记者,三穗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的留守未成年人比较多,因为缺少父母陪伴,很多孩子性格比较顽劣。她觉得,如果能让妇女们不在外出,通过祖辈传承的竹编技艺在家门口能就业,有一份收入,就能够更好地陪伴和教育孩子。

  带着这个想法,2014年,杨杜娟辞掉工作回到界牌村,创办贵州黔森源竹编工艺厂,带领村里的竹编手艺人一起创业。

  创业想法很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创业初期没有资金,技术也不好。”杨杜娟说,当时多亏竹编师傅的帮助才勉强撑起公司,但公司的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设计问题,我们有很多产品不太适应现代家居,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杨杜娟说。

  为了让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杨杜娟一边通过购买大量竹编书籍自学,一边四处拜师学艺,除了向本县的非遗传承人学习,她还去四川青神、浙江东阳和湖南等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竹编技艺。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商专业,积极和高校合作,不断改进产品工艺。

杨杜娟指导员工制作竹编产品

  杨杜娟采取“一键定制”的销售策略,通过互联网订制,业务应接不暇,公司月收入最高时能达30万元以上。

  公司发展日渐向好,杨杜娟从未忘记自己创办企业的初衷。2016年杨杜娟当上界牌村妇女主任。

  “我们把周边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农村闲散劳动力集中起来,免费教他们竹编技艺。”杨杜娟介绍,培训班是开放式的,村民随到随学。截至目前,杨杜娟已开展竹编技艺培训50余期,每期50人,培训学员达2700余人。

杨杜娟为界牌村留守妇女进行培训

  杨杜娟介绍,公司的产品都是订单式生产,村民做完就获得相应酬劳。

  “家离工厂近的村民,可以直接到厂里面上班;家离工厂比较远的村民,我们提供居家灵活就业,一次性领一部分材料回家,做完后拿过来交货,就可以获得相应酬劳。”杨杜娟说。

  工厂+车间+居家灵活就业的模式,满足村里不同人群的就业需求,也让杨杜娟的公司逐渐壮大,目前公司已拥有固定员工52人。在她的带动下,不少村民靠着竹编增收致富,竹编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公司生产的竹编制品也深受市场青睐。2021年,杨杜鹃公司生产的竹编工艺品荣获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第十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本网记者:丁 憐

  一审:丁 憐

  二审:李 蓓

  三审:彭奇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