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丨扎根广阔乡村 “90后”姐妹回村当上农机手

转向!挂挡!下苗!

插秧机在田里熟练地来回穿梭,而走近仔细一看,坐在农机上的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的“农民伯伯”,而是娇小纤瘦的姐妹俩。

沈家姐妹在进行晚稻插秧。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 摄

姐姐沈燕芬和妹妹沈笑芬主管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一家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在当地承包了千亩田地,过去一年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3万亩次,近年来协助完成3000亩田地复耕,为4个村庄的村民带来了共超过百万元的年度增收……

这对“90后”姐妹花正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在广阔的乡村田野间耕耘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她们的父亲沈灿星是村里第一批开上农机的人,他创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村民走上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随着年纪渐长,爸爸希望城里的孩子能回来接他的班。

姐沈燕芬和父亲的自拍照。受访者供图

彼时,妹妹沈笑芬在校园里学习体育管理专业,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姐姐沈燕芬在广东深圳从事广告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她们是“优秀学生”和“都市白领”,但心里也时时放不下父亲的愿望。

沈燕芬(右一)、沈笑芬(右三)与家人在田间合影。受访者供图

2018年,沈笑芬毕业后毅然回到石湖村,跟随父亲学习农机驾驶技术。2020年2月,沈燕芬辞掉了深圳的工作,到合作社助力父亲。

刚到农村,沈家姐妹发现,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部分土地闲置撂荒,杂草丛生,她们感到十分痛心。

沈家姐妹利用精量旱直播技术复耕的闲置农田。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农田重新“绿起来”,合作社陆续承包了上千亩荒地,利用自有的农业机械除杂草、平农田、修水利、通电路,荒地成了良田种上水稻。今年复耕地早稻喜获丰收,每亩产量超过了800斤。

沈笑芬在一片复耕地里使用农机耙田。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 摄

8月正值农忙,每天早上6点,小妹沈笑芬就驾驶着农机穿梭在田中。

耙田机、插秧机、无人机……这个看似瘦弱的女孩操作各类农机都不在话下,熟练度不输老师傅。乡亲们提到她都会竖起大拇指。在去年7月的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赛中,沈笑芬作为广州赛区唯一的女农机手,打败了一同参加比赛的父亲,获得广州赛区第二名。

“就开农机来说,男生和女生没有什么不一样。”沈笑芬说。

沈笑芬荣获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赛第二名的奖状。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 摄

如果说妹妹沈笑芬是合作社的“王牌机手”,姐姐沈燕芬就是合作社的“智慧大脑”。“想象中的农业很简单,做起来才发现不容易。”沈燕芬接手合作社后发现,现代农业不光要懂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还要懂市场、懂品牌、懂营销、懂政策。“今天的农民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每一项都十分有趣、大有学问。”

沈燕芬在为合作社制订工作计划。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 摄

她将在深圳企业工作的经验摸索转化到农业工作中,当起了合作社“CEO”。她引进旱直播、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建立电子台账等数字管理系统,拓展全流程农业机械化服务,创立丝苗米品牌、经营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农户增收。

“乡村振兴给了年轻人一个大平台,只要敢想敢做,一定会有收获。”沈燕芬说。

沈燕芬制订的合作社8月工作规划。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 摄

从城市返乡,姐妹俩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而回村后做的这些事,让她们有了全然不同的成就感。“未来希望借助乡村振兴的机会,把合作社越办越好,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