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与战争胜负相关的围棋活动 ——衢州人柴望的诗中涉及的典故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巫少飞 文/摄

衢州江山人柴望(1212年—1280年),字仲山,号秋堂。1246年,柴望因《丙丁龟鉴》进呈,惹得皇帝大为恼火,下囚临安。以后,柴望归隐衢州江山长台一带,自名“宋逋臣”,其人品有“翛然高节,追步东篱”之誉。

●柴望涉及淝水之战的诗

柴望曾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西涼鼓吹》等集,这些俱已亡佚,后人辑柴望残章断简为《秋堂集》,录入《四库全书》。记者近日阅看民国三年(1914)宜秋馆刻本《秋堂集》时,发现柴望有两首诗涉及了世界上最早与战争胜负相关的围棋活动。兹录如下:

送监丞弟元亨参江陵阃

北虏才闻郭子仪,上流决有退师期。

诸公但酾临江酒,老子只围别墅棋。

露布夜传诛鞑靼,蜡丸便递破符离。

书生已办平淮表,先寄鹡鸰原上诗。

淝水

想见西风对垒时,目中先已料安危。

淮淝百万兵虽众,未抵东山一局棋。

傅抱石《东山捷报图卷》

●赌墅致胜

柴望喜用“老子”指自己,如:“老子无家计,萧然数屋间”。两诗中的“别墅棋”“东山一局棋”涉及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与围棋”的掌故。383年,东晋谢安(320年—385年)“围棋赌墅”而致淝水大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与战争胜负相关的围棋赌棋活动。

《晋书·谢安传》说:“(苻坚)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南齐儒者王俭曾说:“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一人而已。”魏晋时,“风流”一词除了放纵的倾向,已有“反抗”的含义。我们并不知道谢安的棋力到底如何,但无疑,他借助围棋等活动来表达自己清高不俗。史载,谢安少负重名,隐居东山,朝廷多次征辟皆不就,日日吃酒、下棋。他的棋友有书法家王羲之、中郎官王坦之、和尚支遁、画家顾恺之等。40多岁时谢安才正式做官,但仍游山玩水,满口清谈。人家规劝他,他反问:“秦任商鞅,岂清言致患邪?”故当时即有“安石(谢安字安石)不出,如苍生何”一说。

晋太元八年(383),有藏人血统的“前秦”皇帝苻坚率近百万大军,大举伐晋。所谓“投鞭足以断流”,表明苻坚过度自信数量上的优势。此时,东晋的兵力十分单薄,能战士兵不过八万左右,这如何抵敌强大的将近百万大军呢?在朝廷的文武大臣一片惊恐中,谢安临危任总司令,正式的官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谢安在大兵压境时一点也没有露出紧张的表情。他的侄子谢玄(343年—388年)来向他探问对敌作战的计划,他只说了一句“我已另有主张”,便不再作声。谢玄不敢再问,就让张玄再去探问,谢安不仅不答复张玄,反而命令手下人召集亲朋好友到他的山间别墅去聚会。谢安为了表示镇定,特意拉着谢玄纹枰对弈,还把别墅当作了赌注。谢玄平时下棋总赢谢安,可即将面临危急关头,他哪能不紧张啊?结果谢玄弈棋大败。谢安回头对身后的外甥羊昙说:“我把赢来的别墅给你。”就这样,谢安一直游玩至晚上才回城调兵遣将。

谢玄等人领了谢安的锦囊妙计后,率八万大军,在安徽淮淝大破苻坚百万大军,使敌军胆战心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几近全军覆没。谢安临敌不惧、处变不惊,表现了军事家极高的涵养风度。其间,围棋无异于镇定剂,起到了安抚民心、镇定军心的作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世说新语·雅量》也有类似记载。当捷报送到京城时,谢安又在同朋友下棋。他接过战报后,看后便将文书立法置在几案上,对棋如故。朋友问是什么事,谢安只轻描淡写地回答:“孩子们已破贼。” 不过,这生死关头的决战,谢安只是忧喜不显于脸色,其内心照样经历“海啸”一般的激荡。

其实这不朽的战绩,谢安内心怎能不高兴?他往内庭走的时候,脚上筋肉紧张,一时伸展不如意,竟将木屐之底在门限上踏损。俗称“不觉屐齿之折”,由来如此。元代画家王恽有《谢太傅弈棋图》,题画诗即云:“未碍东山是矫情”。

以后,谢安赌别墅且淝水大捷的典故,历代被后人使用。李白、刘因、黄庭坚、贯休、辛弃疾等均有关于谢安的诗。衢人柴望的诗,大抵在咀嚼林泉山水的田园情趣、“勋业”价值的追索和“叹故国斜阳”的哀婉中不断转换。而这两首诗,诗意上仍是抗敌复国的激昂悲愤,是一种个人志向抱负受挫时的抖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