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岗位超4600万个,数字生态如何助力灵活就业?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近30年的数字生态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年能促进多少万人就业呢?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近期出炉的《数字生态就业创业研究报告》。

近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基于微信生态研究发布了《数字生态就业创业报告》,报告显示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数字生态,在2021年衍生的就业收入机会达到4618万个,同比增长达到了25.4%。

海量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下场。从报告数据来看,72.5%的微信小程序从业人员年龄在35岁或以下,而公众号和视频号从业人员中,这一群体的比例分别为57.8%和48.3%,年轻人成为数字生态就业的主力军。可见,数字生态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提供重要助力,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机遇。

首先,要给数字生态助力就业贡献点个赞。从大局而言,恰逢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数字生态在稳就业、保民生上意义重大,充分扩大了就业岗位供给、调整了传统就业结构、提供了多元就业形式,催生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产业与新业态。

特别是对比一个数据,更能意识到数字生态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8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其中16-24岁、24-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9.9%、4.3%。

二成16-24岁的年轻人失业,这个数据有点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分析,青年人失业率高,一方面企业受疫情冲击,生产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青年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目前更多倾向于稳定性比较强的岗位,求职期待和现实岗位需求存在落差。

根据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多家单位发布的《数字生态指数2021》报告,东部沿海地区在数字生态发展上全面领先,而西北部地区仍处于蓄势突破阶段,说明目前国内的数字生态发展处于不均衡状态,需要多方联动,积极盘活弱势地区的数字资源。

中国的省级数字生态。来源:《数字生态指数2021》

其次,要给就业观念不断改变的青年点赞。从个体上看,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改变。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就业取向,数字化、平台化的就业方式似乎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追求个性与独立的他们与灵活又丰富的数字生态简直一拍即合,他们凭借着数字技术在各大直播平台、各类新兴软件中大展身手,成为新时代的“数字工匠”。

随着数字生态与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其本身对各类劳动力吸收能力逐渐增强,技术门槛也随之降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够学习、掌握、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谋生。《报告》显示,目前公众号从业者有65.7%出生于县城、乡镇、农村区域,小程序从业者有72.9%出生于县城、乡镇、农村区域,数字生态帮助村镇青年走好进城的第一步,同时也成为他们反哺家乡的重要手段。

对于平台来说,数字生态是他们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抓住的机遇,能够为企业带来高质量效益,面对未来出现的新挑战,企业必须有长期发展的决心与信心驱动新变革,打开新局面,以新兴技术引领行业前行,同时承担起企业对应的社会责任,做好示范作用。

最后,要理性看待数字生态带来的就业新问题。目前,数字生态正在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也正是查漏补缺的好机会。比如,深耕于数字生态的大多数都属于灵活就业人员,本身存在就业的不稳定性,不仅是劳动者本身的“饭碗”不牢固,也加重了社会面临的就业风险压力,而且存在着劳动关系的不确定、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平台提成比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

此外,保持数字生态公信力是关键。在数字化就业中不乏一批投机取巧者,意图空手套白狼,做“以小谋大”的白日梦,这类人不仅危害社会公序良俗,长远来看消耗了老百姓对于数字生态的信任,妨碍行业的长远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