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低迷时,建筑师能否在虚拟世界演奏狂想曲?

2022年4月,“新陈代谢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日本东京中银胶囊塔,由于年久失修且维护成本过高被拆除。

但短短几个月后,事件就出现了反转,东京中银胶囊塔即将在“元宇宙”虚拟空间中重建,黑川纪章的工作室正在拍卖在OpenSea元宇宙平台中重建塔楼的权力。

(图源:Archdaily)

黑川纪章工作室认为,新陈代谢主义希望以建筑作为思考工具,推测建筑将会如何随着时代改变、成长和发展,通过在虚拟数字空间中的重建,使新陈代谢理论得到延伸,并继续反映当下以及未来的社会。

获得建设权的买家,将拥有完全的创意自由,可以在元宇宙中改变塔楼的颜色、空间尺度大小,并重新设定建筑的功能。

虚拟世界中中银胶囊塔的渲染图(图源:Archdaily)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听到无数关于元宇宙的话题,随着建筑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行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虚拟数字技术在建筑行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一个新世界,当下许多嗅觉灵敏的建筑师已然加入了建设元宇宙的行列之中。

在建筑行业市场低迷,不断被唱衰的当下,在元宇宙世界中,建筑还有着无数新的可能性。

01

元宇宙,一段简史

1992年,“Metaverse”一词首次出现在科幻小说《雪崩》中,在小说中,假以时日,人们可以生活在某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中,通过虚拟角色扮演和沉浸式体验拥有自己的“第二人生”。

 小说《雪崩》封面(图源:维基百科)

随后,1999年和2018年上映的电影《黑客帝国》和《头号玩家》分别描绘了由AI控制的名为“Matrix”的虚拟世界和集会议场所、市场、游戏中心等于一体的“绿洲”世界,形成了人们对元宇宙的可视化畅想。

 《黑客帝国》中的虚拟世界Matrix(图源:豆瓣)

《头号玩家》剧照(图源:豆瓣)

除此之外,《Roblox》《我的世界》等众多游戏也都搭建了类似元宇宙的虚拟世界。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虚拟的方式完成了毕业典礼,他们组织了100多位学生的校友,在沙盘游戏《我的世界》中模拟了毕业场景,把校园中的建筑搬到了线上(图源:news.berkeley.edu)

2021Facebook改名为Meta,正式提出了元宇宙八大要素:(1)身临其境感(Feeling of Presence);(2)虚拟形象(Avatar); (3)家庭空间(Home Space); (4)远距离传输(Teleporting);(5)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6)隐私安全(Privacy and Safety); (7)虚拟物品(Virtual Goods); (8)自然界面(Naturalinterfaces)。

微软、腾讯、字节等公司也纷纷宣布进军元宇宙。

 (图源:CNN网站截图)

在技术层面,可将元宇宙技术看作是既有信息技术的集成,包括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AI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元宇宙的形成需要经历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及虚实相生3个不同层次的阶段。

在数字孪生阶段,真实的物理空间被数字化,虚拟空间是真实世界的直接映射,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化世界中,由用户创造原生内容。最终,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趋向统一,形成一个自足且可持续的虚拟世界。

(图源:pixabay)

02

元宇宙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怎样的机会?

元宇宙给建筑设计带来的机会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元宇宙将会成为建筑设计的新工具,以更先进的形态赋能现实建筑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元宇宙为建筑师们在虚拟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

在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测算和试错。过去,这些测算和试错只能体现在图纸或者模型上,成本很高,而在元宇宙环境下,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痛点,如效率慢、效益低、效果差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目前,像Unity等原来用于游戏元宇宙开发的平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建筑设计。比如:香港机场在设计时,就曾经用Unity在元宇宙内搭建了机场模型,用它来测试各种参数;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也利用Unity对省内的水坝、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三维场景还原,用于开发可视化运维、工程施工方案优化、巡检路线设计与优化、虚拟安全培训等交互式功能;上海国际汽车城则用Unity搭建了“自动驾驶虚拟平台”,用以帮助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进行虚拟自动驾驶测试和培训。

上海国际汽车城“自动驾驶虚拟平台”图示(图源:上海国际汽车城官网)

元宇宙也可以拓展现实建筑物的功能活动空间,有学者基于对美国TOP100的图书馆VR/AR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中国图书馆建设建议,其中借助虚拟仿真搭建元宇宙赋能虚拟图书馆建设是重要的内容。

此外,元宇宙也可能是建筑保护的一个新领域,如今,VR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应用于多项文化遗产与文物的展示宣传,在很多项目中,建筑内部空间的静态数字孪生模型和人类在物理及虚拟空间中的行走动态数据共同组成了交互式沉浸体验。

故宫VR模型(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随着元宇宙的流行,元宇宙内的虚拟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行业。有大量的元宇宙项目需要专业的设计师为其虚拟建筑提供方案。与现实建筑不同,虚拟建筑对于实用性的要求大幅降低,建筑师可以天马行空,完全放飞自己被现实束缚的艺术灵魂,彻底变身成元宇宙内的艺术大师。

建筑师对于自身职责和工作内涵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或形式亦或是设计,更多的是投向了设计理念的把控、发展路径的引导和商业盈利三位一体的CEO角色,建筑师的作用可以扩展为对于人类世界的重塑。

(图源:pixabay)

在元宇宙世界里,我们能体验虚拟游乐场、虚拟电影院、虚拟音乐会、虚拟赌场、虚拟学校、虚拟会议……你可以尽情畅想。

对建筑师来说,元宇宙是一片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处女地,也是摆脱了现实世界种种限制的乌托邦。

03

建筑事务所纷纷进军元宇宙世界

不少全球性的建筑公司,开始大举进军元宇宙设计,越来越多地转向在元宇宙中建造虚拟建筑。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参与搭建了利伯兰虚拟世界的未来城市,里面的国民大会堂、热闹的NFT集市、办公大楼等都是扎哈标志性的、令人炫目的建筑风格。建筑师不受预算、建筑安全规范或重力的影响,他们的想法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

(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还与《绝地求生》PUBG移动公司合作,为其设计了壮观的医疗中心

(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此外,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最近还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上展示了一个虚拟艺术画廊“NFTism”,探索元宇宙中的建筑和社交互动。虚拟画廊以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的空间设计为特色,并由现场测试的参数化设计提供虚拟架构的技术支持,形成可通过多种不同设备访问的沉浸式、具备交互性和社交性的“三维宇宙”。

(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丹麦建筑工作室BIG为媒体公司Vice Media集团员工打造了一栋名为Viceverse的虚拟办公楼,这是BIG完成的第一个元宇宙世界的建筑作品,这栋刚开放的Viceverse办公楼位于分布式大陆(Decentraland)地块,是该机构的虚拟创新实验室,为员工们提供了在元宇宙空间中办公的环境。

 (图源:Vice Media)

MAD建筑事务所主理人马岩松也成为一款国产游戏的“建筑总设计师”,他将为游戏中的未来建筑提供全新的想象和设计,实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落地的理想。在马岩松的设想中,元宇宙中的建筑是可以漂浮的,建筑可以在任何地形或者所塑造的环境中出现,沙漠、海边、丛林、星空……无论在哪里,都能从中汲取养分,不断生长。

(图源:微博@MAD_马岩松)

 (图源:微博@MAD_马岩松)

04

你的下一个家,会在元宇宙里吗?

虚拟世界当中的活动空间也会同现实世界当中的地产一样,有被当作一种数字资产的形式进行交易的可能,形成元宇宙中的“房地产”行业,其趋势已初见雏形。

元宇宙内房地产交易的火热和屡屡爆出的高价,都透露出了在元宇宙发展建筑行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2021年年末,四家虚拟平台上的房地产交易额一周就突破了1.06亿美元。买地、建房、装修、出租、抛售……和现实世界如出一辙,“炒房热”也刮进了元宇宙。

美国SuperWorld虚拟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赫里什·洛特利卡曾高调表示,他的公司在2021年已经售出“数以千计的地产”,用户在这个虚拟地产平台上的平均消费额为2000美元。

艺术家Krista Kim在2020年设计了虚拟的“火星之家”,它是一处霓虹闪烁的加密住宅,这一配置有现代家具和数字化装饰的虚拟建筑成为NFT市场上首个数字住宅,于2021年5月在NFT艺术品交易平台 SuperRare上出售,最终售价为288以太币,约合323万人民币。

(图源:Kristakim Studio)

在游戏《沙盒》中,与著名说唱歌手Snoop Dogg的数字豪宅相邻的三块“虚拟地皮”的拍卖价高达100多万美元。

在区块链网络世界Decentraland中,也有一大批虚拟土地卖出了超过 90万美元的价格。

艺术家、家具设计师Andrés Reisinger则以 45万美元的价格在NFT平台Nifty售出了十件自己设计的数字家具。

(图源:Dezeen)

前不久,在虚拟世界平台Decentraland里,还有一块数字土地以243万美元被卖出,折合人民币1500万。玩家在该平台上购买“土地”之后,可以在上面建造自己的房屋、品牌,将这块地翻新成任何你喜欢的样子,甚至后期也可以像真实的房屋、地皮一样,在开放的市场上转售。

(图源:Decentraland)

近期,元宇宙社区The Row邀请了一批全球知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推出了一系列虚拟建筑,每个设计都将作为NFT出售。

Daniel Arsham为The Row设计了的Ares House(阿瑞斯之家),住宅以希腊战神Ares雕塑为外观,艺术家根据不同季节呈现的外观颜色变化,制作了五个不同版本的设计(图源:Dezeen)

Alexis Christodoulou设计的住宅是一座带有装饰性浮动球体的悬臂式建筑,这座住宅的颜色将反映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太阳照射(图源:Dezeen)

在元宇宙的世界中为自己建造一个家园,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呢?

05

元宇宙崛起,建筑师会不会被AI取代?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元宇宙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比如传统建筑师的角色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被AI取代?

(图源:pixabay)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新的设计和建造技术突飞猛进,画图不用你,建造也不用你,未来的建筑师还可以干吗?

相反的观点则来自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预测:在未来,建筑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仅为1.8%,因为建筑师真正赖以立足的并不是画图的技巧,而是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和企及的。

已经涉足元宇宙领域的建筑师马岩松也同样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营造的是想象的建筑,以人的精神性来做主导。

(图源:Archdaily)

很多人头脑中的元宇宙世界,就是人们套上一个“头盔”进入虚拟世界,而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是现实和虚拟城市的融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将现实和虚拟空间作为一个连续体一起设计十分重要,建筑和设计学科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这个即将像滚雪球般迅速变大的市场。

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现在想象不到的工作岗位,与其担忧,不如抓紧修炼内功,在新的浪潮来临时做好准备。

结语

(图源:pixabay)

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曾预言:“今天的乌托邦很可能变成明天的现实,各种幻想只不过是早产的真理。”

所有的建筑师都在创造人类的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建筑师将像在现实世界一样,践行社会责任与使命,在没有限制的元宇宙里,建筑师的想象力是否配得上这全然的自由?

一场涉及技术迁移、行业转型与社会图景重置的新浪潮已然袭来,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资料:

《元宇宙漫游指南》(作者:陈永伟、吕琳媛,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元宇宙技术发展综述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展望》(作者:杨健,张安山,庞博,张凯,鲍朱杰,李佳潼,王斐亮)

《元宇宙,即将到来的建筑师沃土?》(公众号:Offset建筑偏移)

《价值三百万的虚拟住宅?建筑师在元宇宙时代的“致富之路”》(Archdaily)


好书推荐

《城市营造》

作者希望在书中阐述的这些SOM一直在使用的原则,可以使关心城市生活的人们去做一些他们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更负责任并尊重地使用土地,在智能和适当的基础设施背景内建造城市。  


《扎哈·哈迪德全集》

记录建筑女爵经典作品

一手资料无保留呈现

多语种全球同步面世

《走向新建筑》

向永远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致敬,

全世界建筑专业人士人手一册的经典之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