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李俊亨,好样的!

近期,在高温炙烤下,重庆市北碚、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烈火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助。为了尽快扑灭山火,各方专业救援力量、做后勤支持的志愿者们、捐赠物资的一个个普通人迅速集结,在山火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之间筑起一座坚固的“长城”,用坚韧与魄力展示着中华儿女永远守望相助的伟大精神。

在这场昼夜不息的山火战役中,也不乏有着华南理工人的身影。

李俊亨,一位重庆本地的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新生,在面对山火肆虐时选择勇敢地挺身而出,主动加入缙云山山火的救援志愿活动中,用他的顽强与坚毅书写了属于中国青年骨子里的血气方刚,诠释了华工人的责任和担当。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的自述……

  //  

我是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新生李俊亨。前段时间,重庆的气温节节高升。炎热的天气,将我封印在了家中,不间断的空调成了每日的必需品。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重庆市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一带发生山火区域景象。新华社

8月中旬,我在网络刷到一条这样的视频:视频中映入眼帘的是重庆的缙云山,然而绿油油的山上却出现刺眼的红光,视频下方配着这样一条字幕:重庆缙云山山火连烧4天………急需招募男性志愿者。我不记得当时看完后的心情了,只记得立马拨通了家人的电话,郑重地说:咱们去支援缙云山吧!

李俊亨参与志愿工作

次日,我与家人开车一同前往缙云山,途中购买了水与砍刀等物资。我没做过志愿者,但是我非常想要出一份力,于是我主动找到一个正在组织志愿者的负责人。“老师,我是过来支援的志愿者,请问我现在需要做些什么?”他停下指挥,转头对我说:“小师傅,你先在那边登个记,然后听从组织的安排。”

8月25日晚,在山顶隔离带,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严阵以待。新华社

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我被安排背着灭火用的水袋上山,十几公斤的水袋,我第一次尝试差点摔倒。铆足劲咬紧牙关,走着刚挖出来的土路,跟着人群往一线走去。山上的路很不好走,尽管挖出了一条新路,但连续爬将近40度的陡坡,沉重的水袋好像随时就可以将我的肩膀压垮。尽管如此,但看到一辆又一辆摩托车从我旁边经过,每个人都在努力,我又怎敢停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