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倾力打造防汛安置“温暖之家”

汛期人员转移避险安置事关重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面对极端天气侵扰,泰山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多措并举,全力以赴,高标准做好安置点建设工作。

科学选定地址。坚持“就近安置、安全第一”的原则,坚决避开灾害易发点、生产安全隐患点、地质灾害点等区域,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在交通便利、生活条件齐全的中小学和宾馆等安全地带共落实临时转移安置点95处,可容纳2万余人。并就转移路线、交通工具、自救互救等加强宣传,增强群众防汛意识和转移避险能力。

完善组织体系。针对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均成立接待登记、卫生医疗、治安保卫、安置管理、后勤服务、防疫消杀等工作小组,制定包保制度、值班值守制度、食品卫生制度、防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置点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坚守,做好人员进出登记,严格杜绝转移群众夜间“返流”现象发生。

建全生活设施。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对设在宾馆的安置点,每个房间均配备了纯净水、方便面等生活必备用品;安置在学校的群众统一发放简易折叠床、被子、洗漱用品、电风扇、电水壶、电蚊香等生活必备用品,另外还在校内设置了医务室、物资储备室、取餐点、洗浴室等功能室,全力保障安置点群众的日常生活。

加强物资储备。有供应条件的安置点,现场储备了大米、蔬菜、食用油、方便面、火腿肠等生活物资;不具备条件的,都与社会供应单位建立了直供直配工作机制。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各安置点共储备大米6000斤、方便面6000箱,火腿肠3500箱,矿泉水2500箱,床上用品2000套,洗漱用品3000套,满足了受灾群众的安置需求。

严格卫生防疫。配备医疗人员240余人,可满足为群众测量量血压、检查身体状况的需要,做到有病能医。坚持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在房间、走廊、卫生间以及临时洗漱房等公共场所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加强灾后疾病预防宣传,做好防止环境污染、传染病易流行、食品卫生和防鼠防蝇等工作。

开展温情服务。全区7个街道(镇)共规范建设了8个本级安置点,设置了心理疏导站,能及时关注情绪抵触、厌烦群众,安排心理医生及时舒缓其情绪,方便工作人员采取用拉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送温暖”志愿服务,让受灾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泰山大家庭的关爱。

(通讯员 耿卫东 郑建晋 盖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