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流调,就是与病毒赛跑” ——记驰援海南流调队队员谭川

在广安邻水县,他曾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为与病毒“赛跑”,更快更精准判定密接者与风险点位。在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他穿上闷热的防护服,在阳性病例所在地一个点位一个点位、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用大量的汗水与辛苦核实其行动轨迹。尽管母亲卧病在床,尽管妻子工作繁忙,但疫情面前,他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一切只为尽快阻止疫情传播,控制疫情。他是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副主任医师谭川,一名参与过驰援邻水流调队与正参与驰援海南流调队的抗疫“老兵”。

邻水抗疫关键词 “快、快、快”

今年5月,谭川与4名同事前往邻水县支援抗疫工作。回忆起这次支援,谭川的印象便是“快”。“从出发开始,到日常工作,感觉就像拧紧了的发条,一直在不停地快速奔跑。不过这也是我们流调工作的常态,跑得快才能跑赢病毒的传播速度。”谭川说。

正如他所说,5月10日早上,他们接到的紧急通知要求在30分钟之内所有队员必须出发。匆匆收拾行李坐上车,一路疾驰,中午刚到邻水县,下午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对排查出的阳性病例进行行动轨迹调查,并以此排查出密接者、次密接者。

流调工作更是讲究一个“快”字。据谭川说,当时他们有一个规定的流调时间表:30分钟之内,流调人员必须摸排阳性病例的基本信息。4小时之内,必须摸排出阳性病例4天之内行动轨迹。24小时之内,必须对阳性病例前14天的行动轨迹形成完整的流调报告。但当时邻水县发现的阳性病例较多,最多时谭川小组一天要对5位阳性病例开展流调工作。“看起来只有5个,但是有的人因为行动轨迹复杂,可能一个人的密接者就多达几百人,我们又需要对这几百人再进行调查了解。”

为了能在时间表内完成任务,谭川与同事们只能加班加点。“最多的时候可能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打几百个电话吧,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打电话、出现场、写报告,甚至梦里面都还在问近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呢。”

在谭川等所有疫情防控人员共同努力下,邻水县疫情逐渐控制住,完成了清零,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谭川与同事们带着邻水县人民的感谢回到了达州。

带着叮嘱他前往海南 “注意安全”

“接到通知,需要我市紧急支援海南,今天出发,单位有意向让你去,你怎么想?”“我一定不负使命,坚决完成任务。”8月13日上午,谭川接到电话询问他去支援海南的想法时没有任何犹豫。

他向妻子金露告知了这个消息,尽管妻子语气里有浓浓的担忧,但还是坚定地支持他前往抗疫。“你就放心去吧,妈那里有我照顾。”原来,谭川的母亲正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顾。但知道儿子要前往海南抗疫后,她也十分支持,只是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提到家人,谭川有些自豪。他告诉记者,妻子金露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名护士长,更能理解防疫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她常说防疫面前没有旁观者。因此,虽然她平时工作也很忙碌又遇到我母亲生病的特殊情况,但她还是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奔赴战场。”

带着对家人的不舍与对母亲的担忧,谭川与其他9名来自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的疾控人员前往成都市双流区与四川第二批援助海南疫情防控工作组大部队汇合,乘坐省人民政府协调安排的包机前往海南,到达后又乘坐汽车于14日下午到达本次目的地——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尽管2天的行程让大家有些疲倦,但疫情防控刻不容缓,14日19时,包括谭川在内的疾控人员都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援琼第一个困难 “语言不通”

谭川介绍,在乐东县的任务与在邻水县略有不同,尽管还是通过电话流调与现场流调的方式调查阳性病例的行动轨迹,弄清传播链条,但本次四川流调队员主要负责辅助完成流调工作,由当地流调队员打电话与群众沟通,四川流调队员负责记录信息、汇总数据、撰写报告等工作。

很快谭川就遇到了在海南流调的第一个困难。由于乐东县是黎族自治县,当地少数民族较多,很多群众都说方言或者带着浓浓海南口音的普通话,让记录信息的谭川经常摸不着头脑。“比如测核酸他们会说搞核酸,等通知会说成叮咚机,戴口罩说成大狗叫,最开始听到的时候我真是十分茫然。”尽管语言不通,但谭川仍然没有放慢速度,在当地流调队员的帮助和自己多听多记的努力下,他很快适应了,工作效率又仿佛回到了在达州在邻水的“主战场”。

除了电话流调,谭川还要参与现场流调,现场流调需要到达阳性病例所在地,具体确定哪些地点在管控范围,哪些人员定为密接者。有时还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前往阳性病例及其密接者居住地,核实其行动轨迹。

到现场去,意味着有更多的风险,更多的汗水,但谭川并不畏惧。“医护人员比我更危险,我这不算什么,只要能快点弄清传播链条并及时截断,我觉得辛苦点也值得了。”

控制疫情 守护健康 “再苦再累都值得”

“海南现在情况好了很多,乐东县也快要实现社会面清零,应该不久后我们就会返川。”提到海南目前的疫情情况,谭川很高兴。他说,从最初他们刚到时海南日新增病例几百例,到如今日新增只有几十例,看着海南疫情一天天好转,他与队友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作为一名专业的疾病防控工作人员,谭川与其他队友们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持冲锋在抗疫最前线,用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与病毒赛跑,深挖细抠每一个关键环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做疫情前沿的“侦察兵”,用汗水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流调工作任务繁重,尽管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继续早起,尽管一天的工作下来喉咙、眼睛、肩膀都十分疼痛,但再苦再累谭川以及他所有的队友们都不曾说过一句怨言。谭川说:“流调溯源工作晚一分钟,病毒就多一分继续传播的可能,我们做的就是尽快斩断传播链,防止疫情传播。所以,我认为,值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继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