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搬出“穷山窝” 敲开“幸福门”

民乐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园区建设和稳增长相结合,全县域统筹、全链条发展、全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推动搬迁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通过“大搬快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加快形成“小县大城”发展格局。

南丰镇渠湾村展尹组地处祁连山腹地,海拔2716米,是受青海门源“1·08”地震灾害最严重的村组之一。展尹组共有96户262人,耕地1546亩。群众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且生产生活条件差,地方病多发,产业发展受限,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群众搬迁愿望迫切。

南丰镇渠湾村展尹组村民张建振说:“因为我们这里海拔高,是2700多米,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娃娃们的上学都非常困难,生态地灾搬迁以后,都把所有的群众安置到了县城和乐民新城,都特别好,到下面去海拔低,疾病也就少了,我认为地灾搬迁也是挺好的,我们的老百姓也是很认同。”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县领导通过多次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台方案,编制完成生态地灾搬迁3年总体方案和2022年工作方案,将8个镇的78个村1.7万户群众纳入地震灾害危险区搬迁范围,按照个人申请、条件复核、分级审查等程序,确定2022年8675户、33861人实施生态地灾搬迁。

民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程鹏说:“我县严格落实省上‘一户一宅、占新腾旧’要求,本着知情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条件复核、分级审查、签订协议、贷款办理、补助资金发放、房款收缴、搬迁入住、拆旧复耕复垦、户籍社保、产业扶持等‘十步曲’工作流程,稳步推进生态地灾搬迁工作。”

民乐县坚持把“两城三镇”作为承载产业、集聚人口、安置就业的重要载体,按照“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模式,集中更多要素和资源,促进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县发改局副局长韩克明说:“紧盯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目标,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在‘两城三镇’规划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设置安置点10处,项目总投资31.6亿元,同时全力推进教育、医院、养老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商贸市场、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持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记者:邓永德 王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