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教育局入选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

日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入选江苏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名单,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榜上有名,成为全省11家入选单位之一。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内涵、重点及实现路径研究》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启动会上,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三力”同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实践行动》实验区案例作为优秀代表案例之一,作了现场推介。

“三力”实践模式以“动力”“学力”“群力”为核心要素,借助五大体系构建,形成区域教育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路,为建设高品质教育强区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初步形成区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鼓楼”方案。

动力系统:基于学科育人理念的价值体系构建

秉承学科育人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环境、文化、质量、机制和品牌等层面着手,全方位落实学科育人价值体系构建,描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脉络。

学力系统:指向“学力发展”的聚合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

从儿童的教育课程理念,到素养为本的课程目标,到识育相融的课程内容,到大单元、主题式、项目化、实践性的课程实施,再到多元化、过程性、表现型的课程评价,形成一个聚合完整的课程闭环,凝练“彰显学科特质、融合育人理念、承载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的课程文化,指向于儿童完整人格的锻塑和美好生活的奠基。

教学体系

立足课堂主阵地,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构建“统整学习内容,强化单元设计——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建构问题境脉,进阶诊断学情——聚焦儿童生活,创新评价形式——开放学习时空,智能助力教育——重构作业生态,优化系统设计”完整教学体系。

师训体系

整体优化四级教师培训体系;开展丰富多元的研究活动;实施“50+100+500”骨干教师培育工程;打造区域“研究共同体”。

群力系统:实现教育效能优化的制度体系构建

以教育局牵头,建立课程基地校工作室、集团示范校、课程基地校,落实“行政推动”;以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学校为基地,形成学科育人工作室、年级学科备课基地、各校备课组,实现“教研引领”。依托省级项目“学科育人课程基地的区域推进”,以加入全国“新教学”实验区为契机,落实三级制度体系构建。

期待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构建融价值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师训体系、制度体系于一体的“三力”实践模式,形成有效的区域实践操作经验,实现区域教育育人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区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奉献“鼓楼经验”。

8月29日,《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内涵、重点及实现路径研究》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启动会在南京市建邺区召开。来自省内外的22名项目顾问专家、首批11个项目实验区项目负责人、17所项目实验学校代表、南师大2个学院的合作团队,以及省教育厅、省电教馆、省教科院相关研究所共计116人参加了启动会。

六大研究板块,12个子项目

为全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江苏样本

据悉,今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发文明确由省教科院牵头实施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改重大实验项目——《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内涵、重点及实现路径研究》。启动会上,省教科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主持活动并进行项目实施方案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中介绍,该项目主要划分为六大研究板块,并将研究任务分解细化成12个子项目。从资源配置、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教学改革、评价探索、教师成长、未来学校等不同层面开展重大实践难题攻关研究。子项目中包含《大数据背景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省级统筹机制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增值性教育评价模式的区域性构建研究》《数字化时代未来学校发展新样态研究》等12个专题。

省教科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

会上,南师大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团队代表作题为《江苏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与评价标准体系子项目研究报告》;南师大心理学院团队代表作题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子项目研究报告》。国家督学、原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吕林海,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顾春明,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名誉会长杨九俊等专家莅会进行现场指导。

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项目总顾问王湛到会指导,他强调,由省教科院牵头实施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在内涵上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思想,要高强度建立新时期教育质量观;在工作上要突出基层学校和县区域场的实践探索,要强化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南师大等高校的引领效应;在文本完善上要聚焦中国特色、江苏特点,要定点突破江苏问题、形成江苏方案。

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

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在会上指出,希望省教科院集成专家学者、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实验学校等各类资源,用三年时间,加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优化基础教育生态、奋力争取丰硕项目成果。她强调,《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内涵、重点及实现路径研究》是江苏省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的一号工程,省教育厅将率领教科院举全省之力,推进项目进程,深化项目内涵,展现项目张力,重塑江苏基础教育生态环境、行走方式和话语体系,为全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江苏样本。

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

此外,会上宣布聘请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湛,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华东师范大学学部主任、原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中国教科院副院长陈如平6人为项目专家顾问,并为到场的10位特聘专家颁发证书,举行向实验区和实验校授牌仪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还签订了子项目委托研究协议。

4个实验区、6所实验校分享案例

推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化建设

8月29日下午,来自南京、无锡、徐州、常州、南通、淮安的4个实验区、6所实验校进行案例介绍。

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三力”同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实践行动》、常州市教育局《常有优课——区域整体推进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南通如皋市教育局《增值性教育评价模式的区域性构建研究》等实验区案例,以及南京市第一中学《数理人才贯通培育课程体系建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高质量背景下良师团队建设》、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基础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研究》、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数字化时代的学校课程建设》、淮安市实验小学《高质量背景下教师专业学习体系建构研究》等实验校案例均进行现场汇报。陆志平、彭钢、缪建东、李运生、金海清、邹正、芮火才、薛法根等专家、校长给予现场点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介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实现,需要教育政策体系、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教师发展体系与校内外综合治理体系的系统重构。会上4个实验区、6所实验校分享的案例在教育发展体系中有着不同的维度。“比如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聚焦动力系统、学力系统、群力系统,‘三力’同驱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属于综合的治理维度;还有些案例是围绕课程建设、教学建设、教育评价、教师发展建设等开展。这些案例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已经有一定经验,现在把它们带到实验区、实验校中来,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化建设。我们一方面将案例中的优质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扩大影响力,一方面通过教科研项目课题的引领,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推进江苏省域范围内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11个)

常州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

苏州市高新区教育局

张家港市教育局

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

南通如皋市教育局

镇江市丹阳市教育局

宿迁市泗洪县教育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