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重庆缙云山上的“逆火骑士”

8月21日晚,重庆北碚突发山火。

家住缙云小区的王瑞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的火光;此时的向鑫因脚受伤还在南岸区休养;邬杨则在四处打探关于山火的最新消息。那天晚上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山火会持续蔓延,最终,他们也成为这场山火的亲历者、志愿者和“逆火骑士”。

图为:向鑫

8月26日8时30分,北碚“8·21”火场前线指挥部称,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山火扑灭后,不少志愿者仍选择坚守到最后一刻,清理留存在缙云山上的废弃物,看守缙云山,防止山火复燃……29日晚,缙云山上下起了小雨,志愿者们也陆续回到了家。

决定:去缙云山做志愿者

“缙云山燃起来了”,邬杨最早看到这条消息是在车队的微信群里。缙云山他再熟悉不过了,业余时间里,他们这群热衷玩改装车的车友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在缙云山“试驾”。“调试车辆、练习弯道,缙云山仿佛是我们的驾驶老师。”从小生活在缙云山脚下的邬杨第一次觉得,山火离自己如此之近,“希望能尽快控制住”,他们在群里讨论,祈祷。

22日山火仍在蔓延,这个消息让邬杨意识到火情的严峻。由于高温限电,工厂停工,邬杨在家坐立不安,他开始四处打探,但始终没有等来“山火被扑灭”的消息。他和车友在群里讨论,“能做点什么,我们这么熟悉缙云山的路。”多方打听后,邬杨得知三花石方向正在开挖隔离带,急缺手套。隔日,他便和车友邹林林分头行动,最终凑够了1500双手套,并送往三花石物资转运点。送完手套,邬杨和车友们似乎找到了方向,开始收集各方的物资需求。邬杨所在的单位,也参与到此次物资的捐赠中,单位领导为前线送去了灭火器、油锯以及藿香正气液等大量物资。而他所在的车队也订购了盒饭送往物资转运点。

24日晚8点,送完所有物资后,邬杨得知消息,歇马镇城门洞方向山火有扩大之势,邬杨带上备好的防毒面具和手套,跟随退伍军人孔令琨一起进了山。

“在家里能看到缙云山的山火。”23日,王瑞在朋友的“召唤”下,骑着他的摩托车去了璧山火场,运物资、送人、灭火,“能做点啥就做点啥吧。”初到火场,刺鼻的浓烟、炙烤的热浪以及不远处的火光,让王瑞有些手足无措,这场灾难对于年轻的他来说有些沉重,但很快,他便调整了心态,“要尽快灭火,顾不上害怕。”

24日中午,向鑫从工作地南岸区赶往北碚区,歇马街朝阳中学是志愿者的集散地,被称为1号物资转运点,接下来的几天,这里也成了向鑫的“战地”。向鑫的职业是挖掘机司机,但同时他也是一名职业摩托车赛车手。运送物资,载人上山,开挖隔离带,清理山火扑灭后留存在缙云山的废弃物……在这场与山火的“战斗”中,向鑫在摩托车志愿者与挖掘机司机的身份中来回切换。

挑战:高温、山火和危险

高温的炙烤,山火的热浪,持续消耗着挖掘机驾驶员的体力。24日晚,向鑫得到消息,参与开挖隔离带的一位驾驶员因中暑急需一名新的驾驶员来接班。于是在运输完物资后,向鑫便前去接替那位驾驶员继续完成开挖隔离带的任务。去往隔离带作业点的途中,有一条近70度的陡坡,这也是大多数的摩托车志愿者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厚重的泥沙下掩埋着或大或小的石头,对所有的摩托车志愿者而言,这段路极具挑战性。再往上,有一段连摩托车也无法抵达的山路,向鑫只能依靠步行,40分钟后终于抵达。24日晚9点开始,他也投入到争分夺秒的抢挖隔离带任务中。

由于路太窄,当天晚上在进行隔离带开挖时,一台挖掘机不慎侧翻,驾驶员受了伤被送往医院。而抢修被压垮的路面成了新的任务。向鑫和其他20多位驾驶员一起,与时间赛跑着。由于该隔离带所处的位置摩托车无法上去,因此,该位置的物资补给也很难及时送达。25日上午,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和高温,导致向鑫出现呕吐的情况。“应该是空腹喝了太多功能饮料和藿香正气水的缘故。”中午无人机送来了午饭,向鑫吃过饭休息了片刻后,他觉得有所缓解,又继续开始工作。下午4点钟,他们所在区域的开挖隔离带任务完成了,向鑫下了山。

25日下午,邬杨看到群里发布的新任务,三花石需要会使用油锯的志愿者来帮忙拓宽隔离带,邬杨立即赶了过去。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大多数不会使用油锯的志愿者都撒了谎,邬杨也不例外。上网搜索如何操作油锯,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邬杨带着油锯上了山。“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容易。”飞速转动的锯齿,油锯的轰鸣声以及飞舞的木屑,让邬杨本能地往后躲。最终在防毒面具和护目镜的帮助下,他克服了恐惧,掌握了操作技巧。“我们是分组进行的,我们这组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后来有丰富经验的油锯手过来替换了我们,我便回了家等待新的任务。”

图为邬杨

25日当晚,被称为“决战之夜”,这一夜在缙云山采取的“以火攻火”的反烧灭火取得成效,当晚11时,歇马街道山火明火得到有效控制。“明火灭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邬杨和另外两位志愿者王壸鞒、蒋金蓓,一起抱着灭火器在他们所在山林附近巡视。邬杨回忆,在当晚巡视的过程中,他们共发现了三次极小范围的复燃,“问题不大,我们用灭火器就可以灭掉,直到没有烟雾了,我们才离开。”邬杨和王壸鞒轮换着休息,灭火器始终不敢离开手边。26日凌晨4时左右,璧山方向出现了较大的一次山火复燃,“这是我最害怕的一次,怕这些天的努力功亏一篑,但灭火一线的消防员们反应十分迅速,很快便将复燃的山火扑灭。”清晨6点左右,在缙云山上,一位前线记者拍下了邬杨和王壸鞒看日出的背影。

图:右边为邬杨,左边为王壸鞒

8月26日8时30分,北碚“8·21”火场前线指挥部称,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

坚守:留到最后的摩托车骑士

做完最后的清理和运输工作,已经是29日的晚上10点,缙云山上下起了小雨,王瑞说,“这算是突发山火以来,缙云山上下的第一场雨。”吃完一桶泡面后,王瑞仍然没有想回家的意思,作为最后一批留守在缙云山的志愿者,王瑞此刻的心情五味杂陈。“可能是功能饮料喝多了,我竟然不觉得累。”23日加入摩托车志愿者大队,连续奋战6天,王瑞的3台摩托车,两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聊到他的“战车”时,这位摩托车骑士突然开始有些心疼。

图为王瑞的摩托车

缙云山的路不是泥沙就是石头,对摩托车的损耗十分严重。“不是只有我的车‘受伤’,还有很多志愿者的车直接报废。”这辆车不行了就换下一辆,问朋友借,或者是修一修继续骑,这样的情况在此次摩托车志愿者队伍中普遍存在。山火扑灭后,将爱车送进维修店时,这些摩托车车主们才开始心疼起自己的车。“但又觉得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谈起此次山火的经历,王瑞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这些爱好摩托车的,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炸街、飙车的只是一部分没有素质的人。希望能改变社会大众对摩托车车友的刻板印象”。

向鑫也几乎坚守到了最后,29日下午,清理完山上的废弃物品,将剩余的物资运下山后,向鑫站在缙云山的观景台向下俯瞰。临走前,他将和缙云山的合影留在了朋友圈。“十年前为了玩,十年后为了救火。”照片中,向鑫一脸笑意。

图为向鑫

作为扑救缙云山山火的志愿者,邬杨回忆起了太多令他感动的瞬间。“生平第一次遇到黄色法拉利给我免单”,重庆人民将山城的出租车称为“黄色法拉利”。“弟娃儿,千万要注意安全。”出租车师傅的叮嘱让邬杨很想哭,来不及说太多的话,他得尽快赶到志愿者集结地去运送物资。

邬杨在山上,认识了不少在一线灭火的消防员和武警官兵,“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邬杨称,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亲自去送送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赶来支援的灭火子弟兵们。“在山上的时候,明明他们处于最危险的地方,但他们还随时照顾我们的安全。”邬杨称这次的志愿者经历,对他而言是里程碑式的成长。第一次看见眼前的山火,热浪拍在脸上,浓烟刺鼻,他很害怕。结束第一次志愿者的任务回到家后,他内心有过挣扎。但现在他感谢当时那个勇敢的自己,家乡人民的团结也让邬杨对重庆的爱深了几分。

北碚“8·21”山火扑灭距离现在已经过去5天,消防战士、武警官兵、摩托车骑士,参与到这场山火扑救中的每一位英雄都值得被永远铭记。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黄河记者:孙敏

编辑:王乐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