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来了·暑期档特辑|对话《断·桥》制片人方励:真诚、走心的作品更能打动观众

截至8月31日21时,2022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91.3亿元,较2021年暑期档票房73.8亿元上涨23.7%。回顾今年的暑期档,类型丰富、题材多元的影片相继上映,在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帮扶下,全国影院营业率快速恢复,极大地提振了影市信心。今日起,成都日报文化传播中心将推出“大咖来了·暑期档特辑”系列专访,和参与今年暑期档的导演、制片人、出品方共议暑期档,畅谈电影创作、制作相关话题。


暑期档内,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断·桥》引发了不少关注,不仅是因为它的领衔主演是马思纯和王俊凯,还因为这部作品又一次丰富了国内现实主义题材罪案片的表现手法。和其他犯罪片不同,《断·桥》从故事开头就暴露了凶手,主线索是一桩“杀人案”,以一个案件为由头展开叙事,也是近年来诸多文艺电影的主要“载体”,《断·桥》则更多地侧重于对人性的揭露以及对社会议题的讨论。


方励,《断·桥》制片人、编剧、监制

《断·桥》故事的创作最初源于2019年制片人兼编剧、监制方励跟导演李玉一同去探班他们监制的另一部作品《兔子暴力》,方励回忆,“当时李玉想做一部女性复仇的犯罪类型的影片。尽管作为成都人,但其实四川还有很多地方我都还没去过,正好我又和李玉在攀枝花探班,所以就临时决定花三天时间跑一趟四川。”随后,两人先后去了雅安、达州、南充等地进行电影采风,决定就在四川进行拍摄。回京后,方励根据李玉的想法开始创作剧本。2020年2月,剧本成形,取名《断桥》。讲述一座大桥垮塌后,牵扯出一桩惊心动魄的案中案。


方励和《断·桥》导演李玉

方励喜欢做现实主义题材,很少做商业片,在电影圈以扶持文艺片导演而闻名。在他的帮助下,导演王超、娄烨、李睿珺早年的几部优秀文艺片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在他看来,除了那些热闹的爆米花电影,文艺片的存在同样重要,“文艺片的存在也得有,它是电影的魂。因为文艺片说的是人的情感、人性、命运,还有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这些都是电影的灵魂所在。”接下来,作为代表四川的电影力量,方励表示还会将更多适合在这里拍摄的题材带回来,“但凡是适合在四川、在成都拍的,我都会选择!”


方励和王俊凯在拍摄现场

对话方励:真诚、走心的作品更能打动观众

四川人文地理独特,适合电影的拍摄

记者: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您认为怎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

方励:现实主义题材,不是魔幻的、科幻的,它反映的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的、各式各样的、不管是正面的、负面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个人、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讲述的是今天的时代,今天的社会。在基于现实生活的挖掘中,创作者可以选择进行感动的、反思的、抑或是批判的创作。

记者:一部作品出来后,肯定会有正面的同时也有负面的评价,您是怎样看待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评价争议的呢?

方励:我们每一个观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品位、生活阅历、情感模式都不完全一样,所以对一个电影的解读有千千万万是完全正常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评论是没有办法统一的,只是说每一部作品它可能会有统计的趋势,大多数是好评还是负评。评论一定是五花八门的,因为观众都是不同的拥有各式各样个性、认知、价值观念、情感观念的人群。

因此,对于我们电影创作者,就和大厨一样,只是你这一次选择做川菜,下次选择做粤菜,但你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吗?那肯定是不能的,每一个人的爱好它都是变化的,人和人之间更不一样,所以没有办法求全。但当在做电影的时候,你是有感而发的,还是纯粹来赚钱的,这个差别很大,也是会影响到最后的质量和口碑的东西。但凡你是比较真诚的、走心的,便更容易打动观众,你能打动观众就说明这个作品是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同时,如果你还有很丰富的记录今天时代特征的内涵,那还有可能能够留存下来,具有一定的未来价值。


记者:在票房方面的话,可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相比科幻、喜剧题材,票房会没有那么好,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方励:这个很简单,你做电影的目的是什么?电影有双重属性,有娱乐商业性,还有文化艺术性,你是因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来做电影,还是说你想讨好观众、满足需求来做一个娱乐商品,这完全是两码事,也要看创作者究竟要什么,以及他如何去做这个平衡,如果要选择你喜欢的,那可能就要放弃一些可能某些观众不喜欢的。

记者:现在其实有一些作品,它可能是披着现实主义的外壳或是用“现实主义”为噱头去吸引观众,但内容比较空洞、空泛,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方励:任何时候,任何艺术品它都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说对每一部电影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披了现实主义外壳但是没有实质内容、品质差的电影的确有,当然品质好的电影也不少,所以每一个都是个案,不能够统一地去说它。

记者:从创作者本身出发,怎样的作品才能真正唤起观众的这种共情和共鸣?

方励:并不是说唤起今天观众的共情,它就有未来价值。今天这一代人和未来3代、4代以后的人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但如果一个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能打动今天的观众,同时,真实、犀利、有感地记录了创作者所经历的时代,那它便有了未来价值。因为未来的人如若要了解今天的时代,电影是最有说服力的,它是生动的、鲜活的影像和声音包裹的环境和人物。所以我们说一个电影的价值它有现代价值,就是所谓的票房;它有未来价值,是未来的票房,只不过未来票房就没人给你了。


记者:近两年成都的影视发展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选择在成都取景拍摄,您之后还会有在成都拍摄作品的打算吗?

方励:我肯定有,但凡是适合在四川、在成都拍的,我都会选择,因为四川吃的又好,我老家也在这边。四川本身也有拍电影的非常得天独厚的人文和地貌条件,它既有大平原,也有崇山峻岭的大雪山、横断山脉,它也有中部的各种丘陵,以及粗犷的像川康地区的高原,它地貌很丰富。比如我们经常在四川的一个剧组驻地,在一两百公里范围内,便能找到很多不同的地理景观,这是做电影的一个优势。

四川这个地方的地理地貌很有特点,再加上它淳朴的民风民情,这些都是非常能呈现出影像质感的。我作为四川人,非常了解四川的人文地貌,因此我也更容易捕捉到这里的一些独特的景观。

记者:之后会不会有以成都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打算呢?

方励:都有可能,因为我们现在做电影是有感而发,不会说我要在哪里拍一个电影才去拍,更多的还是从创作规律上出发,先捕捉人的故事,以好的故事,打动人的人物的关系为重,因为电影永远是讲人的故事,景别的选择则是放在第二位的。所以,我们可能首先想的还是人文的故事,当故事有了雏形后,再来思考它发生在哪里会最独特、最适合。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星宇 吴雅婷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图片 片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