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实践育人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为深入了解国情省情,调研乡村发展面貌,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在2022年贵州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贵州大学共组建了240支实践队,其中国家级队伍48支,省级队伍90支,校级队伍102支,3600余名师生奔赴田间地头、企业社区,助力乡村振兴!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贵大师生充分利用各地红色资源,通过开展参观革命纪念地、重走长征路、关爱抗战老兵、体悟红色文化、志愿宣讲服务等活动,践行赓续红色血脉的青春誓言。校团委“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前往苟坝会议会址、苟坝红军医院遗址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并与苟坝会议陈列馆合作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红言咏“乡”传实践队,前往贵阳花溪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看望慰问11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许德胜。

实践队走进乡村,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茶学院实践队在长田镇开展了“共饮长田茶”茶艺文化活动,通过宣讲、品茗、茶艺表演等形式,与当地茶农交流茶文化,探讨现代化茶园管理模式,传播科学种茶知识;农学院实践队来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绥阳空心面体验基地,探索非遗工艺,对话非遗传承人。

在关爱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中,贵大学子结合乡村发展现状,开展了支教助学、家访慰问、文艺汇演、关爱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活动,助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阳明学院益“童”向未来实践队在织金县以那镇各村开展了以“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通过收集“微心愿”、书写“梦想”之信、心理健康辅导等项目,让孩子们感受温暖和关爱;在“大手拉小手,共画同心圆”——贵州大学“青青花溪 助力双减”活动中,贵大青年志愿者们开设音乐、舞蹈、书画、体育、棋类、爱国教育等特色课程及课后服务,寓德于教,寓教于乐;“重温党史明初心,传承薪火扬斗志”实践队22名队员深入遵义新雨学校,针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开展暑期支教活动。

从“带”脱贫到“帮”振兴实践中,师生们结合专业特色,通过开展支农服务、普法宣讲、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贵大智力”。烟草学院实践队队员化身“烟草医生”深入田间地头,为烟叶“把脉问诊”,并通过开展烟农培训会、建立线上咨询服务平台等,及时为烟农们答疑解惑,助力烟农丰收致富;动物科学学院实践队走进牛圈牛棚,围绕科技兴农“牛”产业,深入调研养殖现状,指导乡亲们进行科学饲料配比、疫苗接种以及疾病防控,促进乡村养殖收益。

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贵大青年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梦想融入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大”情怀,在实践中奉献爱党爱国的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激发建设家乡的青春力量,在实践中凝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作者:刘艳春 宋洪庆

编辑:陈小芝

责任编辑:高秀娟

编审:张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