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见、一个协议、一个法庭,助力秦创原成为陕西“金字招牌”

为依法保护成果转化

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近期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接连打出“组合拳”

推出“三个一”举措

用一个意见、一个协议、一个法庭

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高效法律服务

30条措施为科创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今年6月,市中院发布了《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意见》从坚持党建引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司法服务大局,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审执方式,法治保障经济发展;公正审执案件,构建优质司法环境;推行三审合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依法保护成果转化;保护产权制度,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确定权利归属,强化辐射品牌保护;共建共用共享,形成知产保护合力;延伸司法职能,营造法治宣传氛围,共十个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涵盖了人民法院从立案、审判到执行等各个环节,以公正司法为科创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于陕西由“科教大省”发展为“科技强省”,助力秦创原成为陕西的“金字招牌”。

推动秦创原涉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化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审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励创新创造,市中院与西咸新区管委会共同签署《关于服务保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构建沟通协调应对机制、创新公平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力打造依法保障社会创新、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通过搭建涉秦创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拓展秦创原涉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渠道,推动秦创原涉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化解。

秦创原案件实现区内审理

陕西省首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也在西咸新区设立,目标是打造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西安名片”,建设全省一流的“科技法庭”。

审判庭巡回审理该辖区内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最大限度延伸司法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秦创原区内案件区内审理,打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涉诉企业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下一步,市中院还将继续立足高标准,力求把巡回审判庭,打造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西安名片”。

非诉讼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更优模式”

在“三个一”系列举措基础上,市中院还坚持把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努力为秦创原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多元、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在诉请至西安法院时,人民法院认为纠纷适合委派调解的,经当事人同意的,可委派至西咸新区融商法律服务创新中心进行调解,最后再通过司法确认进一步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此举极大地促进了涉秦创原企业矛盾解决的便捷、高效化,进一步拓展了纠纷解决渠道,为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提供了一种“更优模式”。7月15日,西咸新区融商法律服务创新中心正式入驻西安中院诉服大厅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已参与案件调解8件。下一步,市中院将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让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贯穿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助力“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

未央宫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在延长石油社区开展巡回审判。

未央区人民法院

创新运用“枫桥经验” 探索新时代发展之路

半个多世纪前,“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浙江诸暨诞生,而后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有效解决了基层各类矛盾和问题。

如今,这一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在未央区人民法院速裁中心被创新运用,充分释放了程序效能,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简案速裁 充分释放程序效能

“速裁审判庭主要承担着民事案件简案快审的职能,据此我们从创新模式、优化流程、深化理念三方面出发,构建了新时代‘枫桥式’速裁机制。”未央区人民法院未央宫法庭负责人郭丽华介绍。

2020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通过不断总结调研、创新完善,大力探索推行四项机制、五种方式、两项保障相结合的“4+5+2”小额诉讼解纷模式。

据郭丽华介绍,“小额诉讼+要素式审判+文书简化”的极速审理方式适用于开庭审理的小额诉讼案件,“开庭前预先让原告填好案件要素表,通过要素表的适用避免了当事人对证据和案情的遗漏,让法官在了解案情时更加清晰,争议焦点更加凸显。”

“小额诉讼+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的高效审理方式适用于当事人不方便到庭的小额诉讼案件,在线审理很好地缓解了小额诉讼程序涉诉标的额小,当事人不够重视而导致的传唤、应诉难的困境,加速了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案件的审理速度和节奏。

适用于小额诉讼群体性纠纷的“小额诉讼+示范诉讼”的量化审理方式,通过选定首案先行审理对裁判尺度进行统一,对类案进行简化审理,加速了群体性纠纷的化解速度。未央区人民法院适用该审理方式审结的一批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平均审理时长45天,审理时长较同类型其他群体性纠纷案件缩短27.5%。

“小额诉讼+诉源治理”的多元审理方式聚焦于小额诉讼案件的源头化解,通过引入调解组织聘请调解人员,实现调解力量的扩充,让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高效有了持续的推动力。另外,通过借助“金融类案智审平台”的失联修复系统,实现案件当事人的高效送达。

对符合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条件的集团案件,速裁中心采用集中立案、集中研讨、集中审理、集中宣判的“四集中”审理模式。2021年3月,通过该模式21天审结400余起集团案件。2021年,适用该模式审结案件6609件。

“小额诉讼程序便捷高效、终局解纷的程序特点使其在提升小额诉讼案件审理质效、应对收案量高位运行态势方面更具优势。”郭丽华说,这一模式的运用在未央法院案件量持续激增、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仍旧实现了小额诉讼程序结案数的增长和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的缩短。

据了解,该改革经验举措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动态》,并两次入选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月报重点亮点举措。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未央区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20465件,平均审理时间20.69天,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27.5%,小额诉讼程序结案数占全院结案数18.13%。

智慧法庭 为司法便民插上“翅膀”

速裁审判庭在审判工作中的探索与创新,为未央区人民法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结合“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和“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契机,未央区人民法院在未央宫法庭打造了“生态宜居法庭”,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选为“示范法庭”。

“丝路之翼”互联网法庭的上线,为未央宫法庭司法便民插上了“翅膀”。

依托5G通讯、AI人工智能、云存储技术,创新搭载线上智库系统,向数字技术借力,未央宫法庭打造上线了“全流程、多终端、智能化”的“丝路之翼”互联网法庭。

对于不方便前来法院的当事人,法官助理会在平台创建在线庭审,当事人只需使用手机微信小程序即可轻松到达庭审现场,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证据上传、阅读笔录并签字确认。

在法官操作台正对面三个显示屏可以将原被告和笔录区分开,分屏技术更加真实地还原了庭审原貌,也让法官在在线庭审时能更加直观、精准地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

在庭审结束后,法官点击“发起签名”按钮,当事人在自己的手机上完成电子签名,确认提交后签名会同步显示在法官电脑上,法官只需导出笔录就可以闭庭了。通过互联网法庭完成的庭审、调解和司法确认,后续裁判文书法院会通过电子送达的方式发送至当事人邮箱。

“互联网法庭是未央区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方便了群众应诉,更成为疫情期间开展联防联控同时审判工作不停步的重要审理方式。”郭丽华介绍,互联网法庭在每位法官办公室内设在线庭审工作台,真正为司法便民插上了“翅膀”。

据了解,疫情期间,速裁审判庭在线审理的100个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件被选为高院首批疫情期间系列典型案例。

专业调解 为金融纠纷化解提质增效

为积极探索金融类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单一化诉讼解纷方式,未央区人民法院引入调解组织驻未央法院工作站,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智慧科技+人员合力”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下,我们引入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和中国中小企业调解中心两大行业专业调解组织,扩大了解纷力量,拓展整合资源。”郭丽华介绍,未央区人民法院在西安地方金融协会、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院、西安金融调解中心挂牌成立“新时代枫桥式金融类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实现从被动收案向源头治理转变,为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绿色通道。

为实现“智慧科技+人员”合力,未央区人民法院打造了西北首家“金融类案智审平台”,该平台蕴含五个一键式和失联修复、示范性庭审、区块链三大核心技术,向科技借力让金融纠纷的审理更加智能化,让纠纷化解更加高效。

同时,未央区人民法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共建了“金融类纠纷预防化解研究实践基地”,推进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融合,为源头解纷提供智库支持和平台支撑。

近年来,法庭收案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7.56%,诉前调解案件调解成功率达74%。

广泛对接基层解纷力量设立“诺千金”调解室、聘请特邀调解员设立“乡里乡情”调解室、常态化开展服务保障生态宜居主题“法庭开放日”、整合辖区调解组织组建千人调解队伍……未央法院将在金融纠纷诉源治理与多元解纷探索中形成的有益举措推广移植至“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建工作中,在未央区人民法院构建出多主体联动解纷的村居和谐稳定“大治理”格局。

郭丽华表示,“以更优质的司法服务、更多样的便民举措、更高效的解纷速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直接、更加实在,是基层人民法院和法院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赵庭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小璐

审核:彭彭、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