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电子化背景下网上立案的实践调研

与江西省L市法院、江西济仁律师事务所的交流

  为适应司法环境变化和审判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法院开通了网上立案平台,适应“互联网+司法便民”的新模式,满足群众司法需求的新举措。人民法院通过审查案件后,决定是否立案,在通知当事人、代理人、诉讼参与人到法院办理正式手续。2021年,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140余万件,网上立案约占同期收案量的40%,近五成的民事一审案件做到“网上立,自助立”,最高法将有序推进民事、行政二审案件网上立案试点,开通在线提交上诉状功能,由二审法院直接完成立案审查、送达等工作,最大限度缩短流转时间,有效解决二审立案周期过长问题。

  此次调研走访,我们采访了江西省L市法院与江西济仁律师事务所的余秋平律师。

  据L市法院的数据,L市法院一直是诉讼负累重。2020年,人均办案187件,2021年上升为人均292件,今年上半年人均已达308件,已超去年全年。但人员编制数、员额数没办增,所以会越来越累。L市人民法院早在2018年就推行了网上立案,当时立案途径较少。

  现在有人民法院在线手机立案(早叫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立案、法院诉讼平台立案、保全平台立案(保全案件),同时有网上立案一体机,系当事人自助立案、查询功能。线上立案、调解、开庭已成常态,特别是疫情之下。网上立案是诉讼服务一项内容,现在法院都有诉讼服务中心。诉调裁一体化团队已入驻立案庭,人民法庭也有团队成员。员额法官约占30%,辅助人员约占35%,但要办理65%以上案件。L市法院网上立案占收案总数约为41%。窗口立案、邮寄立案约为59%,当场立案率为99%以上。立案标准均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立案诉调对接及网上立案的意见》丶《最高院关于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服务的若干规定》、《最高院知识产权法庭关于新冠期间网上立案、邮寄立案事宜的公告》。江西省高院及L市法院均出台关于网上立案服务实施规定。

  网上立案刚开始是适用民事立案,现在发展成再审、执行、国家赔偿、保全案件、行政一审等。所有案件均可网上缴退费。

  网上立案除了便民、提效,还能省时省力。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另外,在宣传力度、人员专业化、部门联系配合环节上更高效快捷。目前L市法院已通过微信、抖音、网络、现场宣传、电子屏幕、发放宣传手册、律师团体宣传等推广。

  相关工作人员对网上立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系统对接要稳定,全国都要运行一个系统,但有些省份还是自建平台,所以存在对接不稳定情形;操作还是不便利,因为无人指导,当事人上传材料不可能那么符合规定;另外,还是当事人规避负面清单,风险告知也不到位。

  同时,我们也采访了江西济仁律师事务所的余秋平律师。据余律师告知,目前律所主要接手本地案件,因此尚未经手使用过网上立案的案件。目前,民众对于网上立案的接受度并不理想,但余律师认为未来网上立案会逐渐普及,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提高民众对于网上立案的接受度,主要是要做好普及工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可供咨询。余律师认为,网上立案利大于弊。一是减少了当事人的经济耗费,不用来回跑;二是贴合目前的防疫政策;三是节约了时间,当事人不需要特地腾出时间。(文/程钰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