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 一战成名

缙云山的火终于灭了。

在燃烧5天之后,前来增援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采用点烧战术,成功控制住肆虐的山火,“以火攻火”,一战“封神”。此前,山火已逼近距离重庆市北碚城区仅5公里的隔离带。

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在这个有气象记录以来重庆最热的夏天,造成自8月17日起的一周之内,至少发生14起山火,其中以8月21日燃起的缙云山山火最烈。

缙云山古名巴山,是重庆的后花园。缙云山之于重庆,相当于西山之于昆明。

来自云南、四川、甘肃的3支消防救援队伍和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奔袭支援。一趟趟运送物资的摩托车骑手、自四面八方涌来的志愿者让后勤有了最充足的保障;重庆市民万人空巷夹道相送,通过外卖、快递以及亲自送到消防员手里的礼物……这些双向奔赴的感动,让李商隐诗中因“巴山夜雨”而闻名天下的缙云山,从此又多了一个传奇。

云南森林消防,也成为其中最浓情的一章。

云南森林消防队员支援重庆山火救援。供

星夜驰援 从滇池畔到缙云山

周帅记得,出发时间是8月24日凌晨4时30分,导航显示路程为880多公里,需要9小时30分,坐标是重庆市北碚区。

前一天,他所在的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接到来自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任务,作为第一梯队增援重庆。特勤大队110人、昆明大队96人、直属大队60人和总队、支队前指38人,这是304名消防员的构成。

队伍集结完毕,作为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直属大队教导员,周帅又交代了一些细节,带好藿香正气水,车内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能让大家的身体快点适应重庆的高温环境,以及热射病预防的注意事项。“这些孩子嫌我啰唆也没办法。我把大家带出去,就一定要把所有人平安带回来。”

“本来约定好回保山见你的家人、朋友,可是我又食言了,等我回来……”直到出发前,敬一良才给妻子发微信。他不敢打电话,怕妻子难过,也怕自己绷不住会难过。“照顾好自己,别的不用想。”妻子的回复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8月28日,本是敬一良在妻子老家举办婚礼的日子。接到任务前,他的假条已获批,但接到指令,他悄悄收起假条,没有告诉队友。“结婚很重要,你不用去了,有我们呢!”周帅劝了几次也劝不住。敬一良说:“我是宣传员,还要带着年轻的宣传员一起工作,这是我的职责,不能缺席。”

到达北碚区后,敬一良很快就和队友奔赴缙云山火场。与烈火交锋的队友、送补给的志愿者、燃烧的山火与被护在身后的万家灯火……虽然主要工作不是灭火,但是,他和队里的宣传员都在一线,网上流传的很多照片和视频都出自他们之手。

“采用点烧战术以火攻火。”这是云南的增援队伍在8月25日接到的命令。他和队友带上装备,要在夜色中翻越一条山脊。他们已经忘记日期,不知道山名,也不知道地名。照路的光源之外一片漆黑,他们目的地是一个坐标点。

站上山脊,眼前赫然出现了一条蜿蜒的光带,星星点点,那是志愿者的头灯照亮的山路,从山坡坡顶一直延伸到刚挖好的隔离带旁。敬一良说,面对再急难险重的任务,大家都没怕过,流血流汗从不流泪,但是那一刻,他有点破防了。

下坡的路有点陡,土质松散容易滑倒。路旁的志愿者一路相护,伸手相扶。21时许,云南森林消防总队下达点烧指令。他举起相机记录下反攻火焰燃起的画面。

以火攻火 云南消防的利器

当晚目睹了缙云山“以火攻火”的一名重庆志愿者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反攻的火烧起来,消防员很镇定,只是稍微往两侧退了退。冲在前面的消防员直接趴下,朝底下的火源猛喷水。“太震撼了,跟火几乎是零距离,他就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以火攻火”被重庆网友称为“神操作”,这是消防员日复一日地训练,在火里和血汗中蹚出的经验。

从2001年开始,我国消防人员在部分火灾扑救中进行了以火攻火的尝试,效果非常理想。以火攻火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燃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曾多次将火攻法应用于山林灭火战中。如,2020年安宁“5·09”灭火作战,关键时刻,以火攻火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省时省力,处置火情比较彻底、高效、快速,紧急时刻能够保住人员安全。”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处处长王磊介绍,以火攻火的应用要求比较高,这种战术对地域环境有特殊要求,就是要有依托,比如公路、河流、湖泊或者人工开凿的防火道等。“8月25日晚就是利用人工开凿的隔离带进行点烧。点火、助燃、火势大小的控制都要讲究技巧。以火攻火还需具备气象条件,重点是风力、风向。”

在考虑采取“以火攻火”的战术之后,北碚区气象局的技术人员迅速行动,携带便携式科学仪器赶赴离山火最近的隔离带,实地测量火险点的风速、风向、湿度等气象数据,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最新气象数据,最终在8月25日19时30分的现场调度会给出预测结论:未来2小时都将是有利风向,从而促成“以火攻火”的实施。

以火攻火的关键技术是:始终能控制自己点的火,迫使火根据既定的意图燃烧。

王磊介绍,此次缙云山的点烧分上段、下段,分别用点火器由上往下点、由下往上点。最后,通过3个小时的点烧,风力灭火器的纵燃,用水泵压制大的火势火头,把火引向预定区域,最后在8月26日零时左右,整个火场东北线最大的火头被堵住。

8月26日早上,应急管理部微博发布消息:截至8时30分,经各方共同努力,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

那天早上,和队友值守一夜火场的周帅终于松了一口气,和志愿者一起看了缙云山的日出,很美。

群众自发欢送云南森林消防队员。新华社

双向奔赴 带着温度的礼物

归期是在8月28日上午,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是此次增援的云南队伍中最后离开的一支。不到两公里的路,车队却走了一个多小时。市民热情地簇拥着,想尽办法将表达心意的礼物塞给消防员。周帅乘坐的皮卡车行驶在前面,放眼望去,人群手里的五星红旗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这是他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场景。

“大家赶紧去‘投喂’小皮卡。”“全网寻找小皮卡,小皮卡去了哪里?”……“啊?原来是在找我们这辆车呀!”回到昆明,周帅才知道网民在找的“小皮卡”是自己坐的那辆车。

为了运送水带方便,车厢是敞开的。但作为全车队唯一没有密封的车,重庆市民把热情都倾注到了这里。

车厢发出“咚”的撞击声,他和驾驶员都被吓到了,担心碰到送行市民,赶紧回头看。随着接下来“咚”声不时响起,他们才明白是市民在投扔礼物。“那时候不敢下车谢绝礼物,怕下来就被热情的市民拉住走不了。”周帅笑着回忆说,大家都调侃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去救了次火,顺便进了趟货。

在整理皮卡车带回的礼物时,消防员马玖尧发现藏在“百宝箱”中的“小惊喜”。

这是一封来自重庆女孩的手写感谢信,字体娟秀,诉说着对云南森林消防指战员驰援重庆的感谢,还附赠几张写信人珍藏的邮戳卡。洪崖洞、解放碑、罗汉寺,都是重庆的地标建筑。“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可以当作来过重庆的纪念……”马玖尧说,在这次任务之前,他从未去过重庆。“以后休假时一定要找机会去,去一下邮戳里的这些地方,当然还要去看一下缙云山。”

“教导员,又有群众送礼物来了。”周帅连忙跑到营区门口迎接。凯旋多日,重庆人民的礼物仍源源不断地送到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有通过外卖点的奶茶和点心,有装着重庆特产的包裹,还有人带着礼物赶到队里当面表达谢意。

采访当日,送心意上门的重庆群众就来了好几批。鲜花、食物、饮料……重庆人的热情和心意,一路来到了春城昆明。“有保质期的食物,我们会放到食堂让大家尽快吃完,其他礼物则上交到队里,以后陈列起来。”周帅说。

归来之后,消防员已投入日常训练和工作。他们希望通过媒体告诉热情的山城人民:心意就是最珍贵的礼物,谢谢大家!为避免浪费,请大家不要再送了。姚丹苹 王子仪 胡耀元 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