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导读 | 师禤国维:用中医思维,探寻医院发展巨变背后的关键因素

国医大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


用中医思维,探寻医院发展巨变背后的关键因素

读《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有感


阴阳、五行、气血、经络......是融汇了中国古代科学的思想,也是中医核心理论的基础。

细细品味《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讲述改革开放中,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在中国医院的落地实践,还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一种中医思维的巧妙运用,贯穿其中。

“公与私”“内与外”“质与量”“承与启”“中与西”“软与硬”“上与下”“大与小”,是此书布局谋篇的八大章节,也是重点阐述中医院日常工作管理主要面对的八大矛盾关系。这八对关系,对立统一,就正如中医经典核心理论中的“阴阳”一样。

可如何理解、平衡、把握,其“度”——平衡点的掌握,“致中和”给出了思考方向,并折射出一种中医思维的智慧、情怀,是现代中医院的管理哲学艺术。

“致中和”,源自于《中庸》,宋朝的朱熹对“致中和”做了深入系统的阐述。从中医的角度,临床实践讲究个体的辨证论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的脏腑之间的一种“平和”自如的状态。“致中和”的“中和”二字,最能精准点出个中的微妙精髓。

坊间有一种声音,“中医是古老、落后的”。但作为一个从医60年的中医大夫,我始终不这样认为。我反而觉得,中医的思维是常新的。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等这些中医核心理论的基础上,如何理解并应用到临床辨证论治。结合我自身数十年的临证经验来看,有五种中医思维——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平衡思维、共性思维、模式思维,起到基础、重要的作用。当中,以平衡思维为最核心、基本。此书在探讨八对关系中,恰好是平衡思维在医院管理实践中的最好体现。

“致中和”的“和”字,揭示了医院成功巨变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团结!这是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是1976年从湖南回到了广东省中医院,1984年加入了医院的领导班子。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广东省中医院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导向“一切为了病人”,以尊重人才为基本“员工为本”,踏踏实实求发展,做到领导班子团结、领导与员工团结、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团结,“三团结”缺一不可。

这是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强基石!是“和”的最好诠释。

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希望,新时代的广东省中医院人要做到“勤学医源、广采新知”。

我常说,人生的梦想有很多,但生命是有限的,能圆的梦不一定很多,因而要珍惜相知相遇,热爱你的工作,善待周围的人。

祝愿在省中医人的齐心努力下,明天的路,定将是更美好!


   口述者:禤国维

整理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