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铜川:打造15分钟医疗圈,从卫生城市迈向健康城市

日期: 来源:健康陕西发布收集编辑:健康陕西发布

近年来

铜川市将健康铜川建设

作为打造国家卫生城市的升级版

基本形成5分钟绿化圈、

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医疗圈

全市居民健康素养位居全省前列

被全国爱卫会评为

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

陕西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全域提升

把健康基因根植这座城

学校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室外活动多,同学们近视的就少,我们班孩子们的平均视力在5.0以上……”铜川市中小学校用体育促健康,将健康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搭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



从卫生城市迈向健康城市,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铜川市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健康行为养成、健康自我管理等为重点,推进健康机关建设,建成健康示范机关189个;以健康环境改善、同病相怜慢病互助等为重点,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建成健康示范社区45个;以美丽乡村和健康家庭建设等为重点,推进健康村庄建设,建成健康示范村庄200个;以健康制度建设、职业健康宣教等为重点,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建成健康示范企业96家;以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为重点,推进健康学校建设,建成健康示范学校102个;以绿色医院建设和职工健康关怀等为重点,推进健康医院建设,建成健康示范医院16个;以“三减三健”为重点,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建成健康示范家庭12.11万户。



全市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村庄、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建设率均超过50%,健康家庭建设率达到44%。全市居民健康素养位居全省前列,“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成为自觉行动,人均预期寿命、慢病规范管理人群、健身人数显著提高。


“着眼全民健康的理念,我们以创建健康社区和健康家庭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守护居民的幸福和健康。”铜川新区锦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只是铜川市强化健康理念、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具体行动的一个缩影。


全市大大小小的公园或绿化带,一条条健身步道串联起的绿色空间,形成了以运动公园、阳光公园、书画公园、人民公园、重兴公园、花溪谷公园等为骨干的健康公园体系,基本形成5分钟绿化圈、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医疗圈。2021年铜川市完成健康陕西行动2019—2021年省级考核工作,并以815.6的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复审。



织密底网

交出健康惠民暖心“答卷”


市校合作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获得“国考”A级等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立孙思邈中医堂,方便群众就诊;村医培训实现全覆盖,医养结合走出新特色,家庭医生、网约护士等开展上门巡诊服务,互联网+健康服务便民更惠民……如今在铜川,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在不断增强。



近年来,铜川市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三级综合医院实现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全覆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有三甲医院3家,医疗技术精良,呵护着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铜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建成全市首个省级重点专科,并设立全市首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丁治国教授的科技成果成功转让,实现了全市卫健系统成果转化“零的突破”。


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就能看好病。铜川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和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分别牵头组建铜川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陕煤化铜川医疗集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医疗集团,涵盖市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医院共65个。宜君县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文件,宜君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两大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市区县级医院和中心卫生院的远程医疗系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同时,做实做细基本公卫服务,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种重点慢病患者进行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推行先看病后付费、预约诊疗、5G远程诊疗、“互联网+护理”等便民惠民措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诊间结算、独生子女奖扶、老龄补贴等线上办理平台,市民逐步享受到了便捷的健康服务。


健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其中,“一老一小”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重点领域,也是和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铜川市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完善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体系,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不断推动“幼有所育、老有所医”,夯实了城市的健康基础。


“健康城市建设是一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惠民的民心行动。近年来,全市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由75.7岁提高到77.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8.9%提高到17.44%,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由1.07人提高到4.7人。”铜川市卫健委负责同志介绍,全市10多个医疗卫生服务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33家乡镇卫生院、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9个行政村卫生室也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还率先推行‘第一村医’派驻制度,派出6批180名第一村医进村入户开展健康服务,这些举措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看病就医难点、痛点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群众看病有了“好医靠”。



共建共享

为健康美好生活添活力


铜川市民杨女士是一名跑步爱好者,每天跑步一小时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对于近年来铜川市公共健身环境的不断改善,杨女士深有体会:“现在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健身步道越来越多,城市运动公园、植物园、书画公园等健身步道都是我和跑友们的好去处。”


近年来,铜川市持之以恒抓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工作,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着力构建网络健全、设施完善、群众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多个健康主题公园并免费向社会开放。积极推广健步走、足球、篮球、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每年组织开展全民体育健身项目展演,并推动形成“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格局。在全市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大力开展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改造升级,群众健身途径越来越便利,追求健康生活已成为很多市民的生活习惯。截至目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50.7%。


与此同时,铜川市以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为切入点,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大力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无烟城市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慢病防控行动、职业病防治行动、市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等,举办市级健康大讲堂,开展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知识培训等,全年开展各级各类讲座2958次、咨询宣传625次,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3040期、发放宣传资料23.04万份,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健康细胞工程建设的扎实推进,健康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铜川市被全国爱卫会评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陕西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铜川市将继续大力推进健康铜川建设,不断深化健康促进活动,倡导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持续提高市民健康福祉,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建设城市中收获更大的健康红利。

来源:铜川日报

编辑:秦小健  舒云  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相关阅读

  • 环境与健康融合发展!保护环境 抑制肿瘤发生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  生态文明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口生育问题事关人口质量与民族延续,环境与生育健康的融合发展,对于建设美
  • 黑龙江省首个大健康智慧服务平台试运行

  • 为提升群众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为居民提供7×24小时的智慧健康服务,近日,“哈尔滨新区大健康智慧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平台通过大数据生成居民健康画像,经过人工
  • 开学健康防护指南请查收

  • 开学啦!新学期新起点新气象记者 李胜男 通讯员 杨福海 摄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开学前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如确认感
  • 今日元宵|人圆月圆,共此良宵

  • 人月两团圆 · 诸事皆圆满今日元宵也是兔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闹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人间至味是团圆健康中国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灯谜你能猜对吗↓↓↓“ 雁阵斜飞古金陵 ”打一两字
  • 灯火长安,一步一诗 这样沉浸式的民俗游,绝了!

  • 央视网消息:新春以来,陕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不断丰富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尽管春节假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河南周口:精彩大戏连续三天在关帝庙广场上演

  • 戏曲演员在关帝庙广场演出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慕晨 文/图为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2月4日起,2023周口市戏剧艺术研究院惠民演出在关帝庙广场精彩
  • 川渝携手→打造这个“全国最强”!

  • 日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研究制定了《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川渝地区铝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培育
  • 热评丨新学期,动起来

  •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超常寒假结束,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今年起正式施行的新《体育法》令很多人充满期待。该法明确规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