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医疗” 24小时服务

9月1日下午6点,成都开启“原则居家”模式,这期间,生病了咋办?

“各级医疗机构正常开诊,全市医疗服务体系运行平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杨小广在2日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为例,该院通过34个微信“救命群”、39个“健康快递员”蹲点服务、555个医生线上看病,以及“发关心关爱卡”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移动式医疗”。大到生产、意外戳伤、肾衰,小到感冒、拉肚子、高血压……自8月25日至今,面对因疫情不便就诊的患者,做到了无一例拒收、延误,无一例漏诊、误诊。

“一人一策”

有就医需要就打电话

昨日21点开始,上千份电子版“关心关爱卡”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家,出现在成都各封控、管控区的小区微信群里。

这张小卡片,传递的是关键时候能救命的信息,只要大家有就医需要,就拨打卡片上的电话。接到电话后,医院提供及时的“移动医疗”——通过互联网医院、协助来院就诊、派出诊疗专家等“一人一策”的办法,7×24小时提供医疗服务。

“医生,我们小区被管控了,孩子高烧怎么办呀?”凌晨,因疫情封控管理的石羊南城都汇汇尚园小区仍在睡梦之中,而小区工作人员所在的“南城都汇汇尚园”微信群里却人声鼎沸。一条条信息的背后,是一个个高效运转、通力合作的团队。

群里一共有30名成员,其中有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生、卫健委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司机、物业管家等。像这样的微信“救命群”,一共有34个,有近200名工作人员,他们共同守护着居民的健康安全。

群里大部分信息只有短短的几个字:“收到”“出发了”“ok”“患者已就诊完毕”。但这背后,都是一系列复杂的行动:医生打电话询问病情、社区派车送患者、医务部协调多部门做好接诊准备、医生穿上防护服到门口接患者、医护为患者诊疗。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年龄最小的仅1岁多,有急着生产的准妈妈、被戳破眼球急需手术的伤者、急需血透才能活下去的尿毒症患者……

深入每家每户

摸排封控居民的健康需求

居家期间,快递没停,外卖没停,医疗更不能停。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派出39个驻点医生,担任“健康快递员”,每个“健康快递员”承包一个小区的“健康快递”业务。

记者了解到,“健康快递”以全科医生为主力,重点解决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心理疾病。各封控管控区医务专员互为专科补充,指导驻点医生完成专科诊疗。其他特殊疑难急症,则由转运组按闭环管理流程运送至医院独立区域实施救治。

与普通快递员不同的是,这些“健康快递员”,携手街道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依托网格化管理,深入每家每户,摸排封控居民的健康需求,建立了分区台账和个案台账,摸排长期就诊需求者。所有有就诊需求者均纳入个案管理定期跟踪,由院内指派的医务专员直接联系,提供延续服务,实现医疗服务无疏漏。

此外,通过互联网医院,居民还可以选择45个科室,共555位医生,提供心血管、呼吸、消化、皮肤、中医、妇产、儿童等方面的医疗服务。实现一对一沟通、咨询病情、远程查看影像检查报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

如果需要转诊到医院进一步诊治,就由社区转运组安排专车转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诊治结束后,再接回,全程闭环管理。“很有安全感,居家也很安心。”黄阿姨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静宇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供图 市一医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