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羊记巡城看环保⑦」广东绿色新电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路径”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通讯员 沈甸 徐凌

图/受访者提供

九月的广东,碧海蓝天白云悠悠,草绿花艳香飘四方。如此美景有谁不爱?这是近年来广东加快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取得的成就之一。

如今,“双碳”战略下,能源电力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目前,广东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建设低碳智慧城市,全力推动产业低碳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的推广应用,为助力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广东力量”。

羊记巡城看环保,“绿色”电力知多少?闯关赛第七弹,请点击下方H5↓↓↓试试你了解多少?

绿电“点亮”未来,确保其生产供应优先地位

电力是城市发展的血液和命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能源电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绿色电力是重要路径之一。2022年6月24日,南方五省区同时举办南方区域首批绿证颁发仪式,广东省首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颁发,腾讯、百威、巴斯夫、万国数据、壳牌、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等9家企业成为广东手握绿证的“先行者”。

对此,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组织部副经理赵唯嘉表示,去年6月,广东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交易开幕,解决了市场主体绿色电力消费的需求,今年6月,用户拿到了首批绿色电力交易证书,解决了市场主体绿色认证的需求。本次绿色认证的权威化、标准化落地,形成了全流程闭环,对于完善绿色消费长效机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据介绍,绿证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颁发,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是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证明,每个证书具有唯一编码。建立企业绿色消费认证机制,有助于提高绿色电力消费企业的辨识度和竞争力,引导绿色消费升级、激活绿色消费潜能。

2021至2022年,广东绿电交易规模达13.3亿千瓦时,在南方电网区域内位居首位。其中,2021年,广东省绿色电力交易电量0.3亿千瓦时,2022年交易电量13亿千瓦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省内市场化绿色电力一度供不应求。

据悉,2021年6月起广东省内组织风电、光伏企业与市场用户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让广东电力市场用电企业在购电方面有了全新的“绿色”选择,也为全省风光产业能源发电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奠定良好基础。

绿证是证明用户购买绿色电力、使用绿色电力的凭证。“我们组织了绿电专场交易,将绿色属性标识和权益凭证直接赋予绿电产品,绿证和绿电的同步流转。”赵唯嘉说,这些举措实现“证电合一”,充分还原绿色电力的商品属性。

为了配合可再生能源交易的有序开展,去年广东省能源局印发了《广东省可再生能源交易规则(试行)》,规则由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负责具体承接,提出了交易优先、调度优先、结算优先的三重保障机制,确保绿色能源优先消纳,保障绿色电力生产供应的优先地位。

据初步预测,“十四五”末期,广东可再生市场交易规模可达百亿级规模。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正在研究可再生能源参与现货市场、可再生交易与碳交易的协同运行等关键机制,将提升交易中心绿色发展服务能力,为实现更大范围、更多主体、更长周期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消纳提供经验。

运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的500千伏狮洋巡维中心(受访者供图)

发展核电风电,探索星辰大海

7月25日,由中国能建广东火电承建的广东粤电花都热电联产项目第一套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各系统运行正常,各项参数符合指标要求,至此该项目两套机组均顺利实现投产目标,正式全面投产。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作为环保、节能、低耗的新型发电厂以及广州市重点能源保障项目,将推动社会节能降耗减排,增加当地财税收入,保障花都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的电力和供冷供热需求,对促进广州市和大湾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的提出,展现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胸怀与大国担当。中国能建广东火电聚焦“3060”目标,持续深化改革,把高质量发展落实到高质量项目上,争当新时期绿色电力事业的排头兵。

作为最早进入核电施工领域、首家进入核岛安装领域的电建企业之一,广东火电参与建设了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台山核电站、我国一次核准机组数量最多和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其中,台山核电1、2号机组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803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2109万吨,相当于造林5850公顷;阳江核电站6台机组建成后,每年上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化石能源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483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88万吨,相当于造林7万公顷。

海上风力发电(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广东火电奋楫扬帆,向大海进军,成为首批参与海上风电建设的企业,在广东阳江和珠海等海域积累了海上风电施工经验,并通过自有的“能建广火”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完成了79台风机安装。2020年底,广东火电承建了国内离岸最远、水深最深、单机容量最大、总装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广东华电阳江青州三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创造了17天完成9个机位沉桩施工的纪录。

目前,广东火电已承建风电、光伏、分布式能源站等新能源项目超230个,总装机容量超1100万千瓦,其风电光伏年发电量可供全广州市民使用53天,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树1467万棵所中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广东火电深耕电网工程领域,承接了800千伏、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等输、送变电站以及线路工程近300个,投产线路总长近1万公里。2020年12月,广东火电参建的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将金沙江的水电源源不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西电东送绿色电力的主动脉,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粤港澳大湾区煤炭消耗9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450万吨。

同时,广东火电参建的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投产后预计多年平均年送电量约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深圳年用电量的1/4,每年可减少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耗6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万吨,有效缓解珠三角地区环境压力。

广东阳江核电项目(受访者供图)

推动电能替代,助力创造“绿色”效益

近日,广东(佛山)习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电窑炉改造项目正式投产,设备总容量9840千瓦,预计该企业年替代电量将达400万千瓦时,年节约能源支出费用120万元。

据悉,佛山供电部门在走访中了解到该企业拟对生产线进行技改扩产后,主动介绍电能替代的优势与政策,并提供了电能替代方案。

“电替代改造后,我们使用感应电炉生产的过程几乎没有废气、粉尘排放,对周边环境大有益处,而且每年还能节约能源支出费用120万元。”该公司设备主管卢先生对电能替代后取得的经济及环境效益感到极为满意。

近年来,广东电网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绿色平台作用,积极推进电能替代,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新电气化”,积极推广交通、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加强电能替代服务产品线上推广,积极实施乡村电能替代。

2022年,广东电网预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不低于224亿千瓦时。截至目前,广东电网今年已发掘电能替代电量110.43亿千瓦时,助力用户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带来更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佛山禅城供电局工作人员到郊区公交充电站对用电设备进行安全体检(受访者供图)

数字赋能,新能源并网服务效率质量“双提升”。6月1日,广东电网“新能源并网管理模块”在电网管理平台上线,从此,新能源业主只要登录南方电网网上营业厅,即可办理并网业务。线上可办理范围覆盖全电压等级、全类型新能源发电项目、全流程业务,实现新能源并网业务100%线上办理,新能源业主线下“一次都不用跑”。

截至6月份,线上办理新能源并网项目322项,项目总容量达5695.94万千瓦。“现在我们能在系统上办理,一次都不用跑了”,首批使用系统的广东能源肇庆德庆莫村镇光伏复合项目业主刘圣成感慨,以前需要到供电局跑环节,有时候资料不符合要求还要多跑一次,现在都通过系统上传资料,大大提高了项目并网速度。而且办理进度随时可以查,信息很透明、及时。

新能源并网业务办理人员同样感受到了便捷。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专责曾凯军告诉记者,并网流程全部在系统里面流转,各个环节信息共享,省地之间、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效率明显提高了;而且各环节都有办理用时统计,对我们按时办理业务也起到一定的监督提醒作用。

数字赋能,助力新能源并网服务提质增效。接下来,广东电网将持续推进新能源并网领域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并网服务效率和质量,积极助力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总策划 | 孙爱群 胡泉

总统筹 | 刘云 李艳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H5、海报文案 | 马灿

H5创意策划 | 江映姗 李超

海报设计 | 肖莎

责编 | 施沛霖

校对 | 周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