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几名青年在岭南天地“潮玩佛山制造”交互装置前打卡留影。佛山常住人口960多万,青年人口占比超1/3。/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岭南文化传播官”全媒体夏令营到西樵山实地采风调研。/佛山传媒集团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建荣

这个暑假,佛山处处涌动着青春气息。

7月23日,“智创未来”强国青年创业者寻访活动以连线互动对话的形式在禅城、北京两个会场同步启动,诚邀天南地北的青年人才相聚禅城,成就精彩人生。

8月10日,第十届“青近佛山 筑梦归巢”大学生返乡实践体验营开营,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00名佛山籍青年大学生走进企业、园区等,深入了解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8月12日,2022年“百所高校佛山·顺德行”活动举行,20个省市近60所高校的100名技术专家等人才,近距离感受顺德产业发展势头和品质城市魅力。

7月18日至8月15日,“岭南文化传播官”佛山传媒集团大学生全媒体夏令营举行,50多名来自全国高校的大学生,担起“岭南文化传播官”角色,深入体验、调研、传播岭南文化魅力,让岭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生与活力。

这一系列活动,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一个群体——青年。而这背后,正是当下佛山推动的一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旨在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提升。

今年6月,佛山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7月,佛山在全省率先召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举全市之力推进试点工作。

佛山常住人口960多万,青年人口占比超过1/3。这些年,从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到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变的只是名称,不变的是佛山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关心厚爱。

什么是青年发展型城市?佛山凭什么入选全国试点城市?如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佛山样本”?其他城市有哪些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什么是青年发展型城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2017年4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青年发展规划。2022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

为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落地落实,今年4月初,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6月初,团中央对外发布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包括45个试点城市(含直辖市的市辖区)、99个试点县域,其中广东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4个城市入选,是全国入选城市最多的1个省份。

什么是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意见指出,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

这可以从两句话更加通俗地理解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内涵。

第一句话,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青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1.1%,越来越多青年通过城乡之间的流动融入城市生活。然而,青年在城市发展中还面临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现实困境,城市必须拿出促进青年发展的普惠政策和实事项目。

第二句话,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城市在努力改善环境服务青年,青年也需要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投身建设城市的实践中,努力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青年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显而易见,不同于儿童友好、老年友好等人群友好型城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既倡导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更强调青年在城市中更有为,绝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大有回报的投资,这正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受到众多城市青睐的内在动力。

实际上,“双向奔赴”才是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最佳姿态,这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城市发展需要青年,不管是高端人才、创业人才,还是新兴青年、街舞青年,他们都推动了城市焕发新活力。而青年更依靠城市,他们的才华在这里被更多人看见,劳动在这里彰显最大价值。青年与城市唇齿相依,因此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迫切需要来一场“双向奔赴”的共同行动。

佛山凭什么入选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地区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地级市,佛山凭什么入选试点城市?从团中央发布的入选名单公告中,可以找到答案:各试点地区普遍高度重视促进青年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近年来通过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当地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在记者看来,佛山能够入选试点城市,在于其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战略支撑。2020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佛山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建立了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里,佛山设立“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专条,并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这些年全市上下齐抓共管青年工作的成效充分说明,万亿GDP佛山,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高质量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数据显示:佛山连续8年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逾1500个创业项目参赛,推动6个参赛项目在青创板挂牌;实施“青年安居计划”,将全市213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信息录入安居信息平台,实现青年找房“一网通”;连续10年开展青年产业工人学历提升“圆梦计划”,今年内帮助1100名青年产业工人完成学历提升;依托青年之家举办市级示范性联谊交友、文化交流活动,服务青年超2000人次……

从创新创业、青年安居,到学历提升、婚恋交友,佛山着力办好每一件青年实事,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不断满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些工作成效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入围试点城市,还因为佛山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深受青年喜爱。不久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自媒体平台联合发布的《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显示,年轻人推荐的前20个宜居城市中,佛山榜上有名。在用脚投票选择定居的城市时,年轻人更偏向具有文化包容、美食丰富、夜经济发达等特点的城市,而这些恰恰是佛山的特色。

此外,佛山连续三年上榜新一线城市,从评价指标来看,GDP只是上榜的要素之一,而更多评价指标都与城市的“青年力”密不可分,说明了佛山的“青年力”撑起了“城市力”。比如,目前佛山拥有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0个。选择佛山作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可以迅速凝聚广大青年力量,推动试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当前,佛山正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城市品质大提升,全面塑造发展新形态。同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定位,加快构建大湾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全力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成为打造青春湾区、粤港澳青年发展型大湾区的重要支点。从各个层面来看,佛山都具备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无限潜力。

如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佛山样本”?

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对于佛山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发展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两年的试点期内,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佛山样本”?

7月21日,佛山召开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部署会暨2022年度佛山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联席会议,谋划在新起点上促进青年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现场解读了《佛山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

记者观察到,这份试点方案围绕就业、创业、思想道德、健康、教育、文化、婚恋、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以及合法权益维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保障等10个发展领域,提出青聚工程、青晖工程、青融工程、青盾工程、青彩工程、青尚工程等6大青字工程的总体建设思路,纵深推进试点工作。

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通过制定实施标志性、牵动性的政策举措,在青年需要帮助、陷入困境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切实增强青年在城市学习生活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解决青年拼搏奋斗的后顾之忧。

细细翻看佛山这份试点方案,可以发现它聚焦了解决青年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急难愁盼问题,这正是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着力点和重点。特别是住房难题,已经“劝退”不少想要留在城市的有志青年。有统计数据显示,城市青年收入的20%-30%都用在了住房上,迫切需要帮助青年解决这些烦心事。

解决困扰青年发展的难题,关键要靠好的政策。政策服务是支持青年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服务。要把出台多少政策,发挥多大能效,作为评价和检验试点效果的最重要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引入青年视角,考虑青年诉求,让青年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

除了抓好政策制定和实施,还要从项目层面入手出真招、出实招。这些年,佛山围绕促进青年发展推出了不少民生实事项目,要继续深化拓展,一项项加快推进,把青年从种种急难愁盼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佛山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以更大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更强烈的斗志,投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引导青年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特别是围绕全市重大战略实施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落实,组织青年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急难险重新”任务前挺身而出、攻坚克难。佛山提出高标准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接下来,要积极引导青年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展现担当、作出贡献,推动佛山实现“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

青年与城市共成长成为多地发展共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认识到青年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些城市因地制宜自发提出青年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创新型城市、青年成长型城市等城市建设理念。

2017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今年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后,深圳将着力打造五个“青年之城”:筑梦追梦圆梦的青年梦想之城、向上向善向美的青年首善之城、宜居宜学宜游的青年首选之城、交流交往交融的青年友好之城、共建共治共享的青年幸福之城。

目前在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8个粤港澳大湾区地市,汕头、韶关、汕尾、云浮等4个粤东西北地市,以及肇庆德庆等15个区县已先后提出了开展“青年发展型(友好型)城市(区县)”建设,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共发展已成为多地发展共识。

据了解,当前广东正瞄准地域特色,开展规划省级试点工作,探索建设一批青年发展型县域、街道、社区、园区等。如广州开展来穗就业无房青年融入城市试点,探索打造青年友好型、青年发展型、青年创新型街(社)区;佛山推动“青年公园”建设,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感受、游览观光于一体的青年集聚新地标。

在省级层面,山东在全国首推全省域“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出台国内首个省级“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城市就业质量、住房保障水平等10个一级指标,以及20个二级指标、若干三级指标,基本上涵盖对青年发展影响最大、关注最多的领域。同时,浙江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贵州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年发展研究团队总结各地青年发展建设实践经验发现,保障青年住有所居、鼓励青年扎根立业、建设青年活力场景、引领青年先锋价值,成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鼓励青年奋进有为的四个关键领域。针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他们建议各地构筑青年乐居城市、营建青年立业城市、建设青年活力城市、引领青年有为城市。

综合各地经验做法,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期待佛山抓住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契机,努力在青年宜学、宜居、宜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充分发挥青年创新创造潜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