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地质报国”的逐梦历程

“逐梦山水情”山东地矿特别节目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地质报国”的逐梦历程


他们,深怀“地质报国”初心,

扎根一线,风餐露宿;

他们,长期置身山区戈壁,

只为攻坚研技,造福百姓;

他们,扎根脱贫攻坚事业,

走村串户,让村容村貌欣欣向荣;

他们,助推全院地质事业,

服务地方,改善民生福祉,

推进能源发展。

他们——

来自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是怀揣“地质报国”逐梦历程的地质人。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组建于1958年,根植泉城济南,集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生态修复与地热新能源、环境地质评价等工作于一身,在业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被大家称之为“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逐路地质理想

——地质红心 坎坷问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996年7月,张云峰院长从知名地质院校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为守住“地质报国”的初心,发挥业务技能,在当时不少同学都选择了改行的形势下,毅然成为一名普通的野外地质技术员,开启了他“一把铁锤走世界,阅遍群山始见金”的地质工作生涯。

他工作26年,日复一日摸爬滚打在地质一线,足迹跑遍全国20余省份,先后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矿产地质、地热地质、物探测量等工作,他率领团队用两年多的时间在新疆找到了储量为33.12亿吨的特大型煤田,潜在经济效益达4200亿元。他们先后完成了12条铁路项目的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达10万多米。


致力民生福祉

——深入一线  汗洒地方

水流千遭归大海,地质工作为万民。在参加工作的第九年,张云峰担任新疆准东煤田库兰喀孜干矿区煤炭普查项目经理。经过两年的艰苦勘探,经过地形测量、地质填图、槽探、井探、地震勘探等多种技术手段,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地质储量为33.12亿吨的特大型煤田,潜在经济效益4200亿元,实现了张云峰“地质报国,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的心愿”。一切艰难困苦,都在找到煤田的那一瞬间化成了身为地质人的骄傲。

2005年,为响应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张云峰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项目:兰新二线、京沈客运专线、邯郸至济南高速铁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等12条铁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工作量10万余米,打造了一支高效率、高质量的勘察劲旅,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数据。

兰新二线沿途自然条件恶劣,多为戈壁和山区地形,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层出不穷。针对地层中存在厚度不均圆砾、取样比较困难的情况,张云峰带领团队现场研究出了“无泵正循环”钻进工艺,有效解决砂及圆砾取心的问题。更是在河北邯郸一带,针对地区黄土地层的特点,采用冲击加回转钻进的方法,将工作效率直接提高了2倍。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2017年2月,时任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副院长的张云峰被选派到临沂郯城县归昌二村任省派“第一书记”。“只有愿意与老百姓交朋友,才能了解到农民群众的期盼;只有群众也把你当成朋友,才能和群众互说贴心话,才能使干群目标一致,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迅速摸底儿,驻村后,他每天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村民家中调查,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闲不住”的第一书记。

经过两年的努力,帮扶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负数变成一个有稳定增长收益的正数,各项工作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实现为村集体“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的目标。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张云峰还荣获 “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卓越水工环   幸福八〇一”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根据局党委的嘱托,努力成为地矿系统的一面旗帜。在这种使命担当之下,坚持问题为导向,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各项管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愿景——“卓越水工环,幸福八〇一。”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的地质人,满怀着信仰、激情与担当,创造了一支新时代的现代化一流队伍。他们正朝着主业兴旺、创新力强、人才聚集和管理规范、幸福和谐为统一的单位努力前进。

造福齐鲁大地,谱写地质篇章,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一群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的地质人,双脚踏遍砾石川野,双手丈量齐鲁方圆,他们毫无保留地把智慧才干和辛勤汗水铺洒在家乡土地上,见证着一桩又一桩地质壮举的开拓与实现,他们是地质事业无声的英雄,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幕后勇士!

本周日16:55,山东省地矿局系列专访《逐梦山水情》为您讲述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地质报国”的逐梦历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