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牧道受阻 他们手抬肩扛6天修通

天山网讯(记者 王娜报道)“我们是几天前回来的,一路上顺利得很,这路修好了就是方便。”9月4日,托里县庙尔沟镇萨尔喀木斯村,村民哈依拉提·哈不江看着棚圈里膘肥体壮的牛羊难掩内心喜悦,向入户走访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萨尔喀木斯村是一个拥有280余户居民的牧业村,每年9月,当地夏牧场开始降温,牧民们便带着家眷赶上牲畜历经150余公里的山路跋涉,转到山下的定居点过冬,确保牲畜不掉膘。今年8月间,眼瞅着浩浩荡荡的转场就要开始,牧民们却发现经过一个夏季的雨水冲刷后,大约有5公里山路变得坑坑洼洼,有些地方积水严重,有些路段被落石切断,无法正常通行。

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在抢修受阻牧道。通讯员 也里汗·阿卡什摄

  哈依拉提介绍,受阻牧道是萨尔喀木斯村夏牧场与定居点之间最近、最好走的山路,这条路要是中断,牧民只能赶着牛羊多花几小时绕行别的山路,路况差、路途长,给安全转场增加一定难度和风险。

  正当牧民们为路阻发愁时,托里县人民检察院驻萨尔喀木斯村“访惠聚”工作队也已了解到这一情况,并与村“两委”实地勘察、测量牧道实际情况,随后又召开会议商定修路计划。

  工作队带领村“两委”与相关部门衔接,争取到为民办实事经费3万元,邀请施工技术人员现场勘察指导,并租来挖掘机等车进行道路抢修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队全程跟踪指导,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节约经费,管道安装、路面铺垫、平整这些活,均由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完成。“转场牧道直接关系牧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加班加点耗时6天,终于把路打通了。”托里县人民检察院驻萨尔喀木斯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叶力奴尔·尼亚孜别克说。

  “修好的牧道比以前好走多了。”哈依拉提说,以前的牧道,从山脚到山顶需要转10余个弯,路窄处马匹很难过去,上山下山、运送物资“两头黑”很不便,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返回。“工作队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现在转场有保障,回家也方便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我们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凝聚各方力量,解决牧民困难,当好牧民贴心人。”叶力奴尔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