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例!23岁护士成宁波目前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9月6日上午,新宁波人石宇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捐献“生命种子”,完成21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成为我市第1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3岁的她也成了宁波目前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视频拍摄、制作:记者 陆麒雯

一波三折的捐献经历

出生于1999年11月11日的石宇是位白衣天使,目前在江北白沙盛莲医疗美容诊所工作。

2018年9月6日,这位苗族女孩在当时就读的天门职业学院里偶然间看见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资料,于是萌发了帮助他人、拯救患者生命的想法,留下10毫升血样,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等待配对。

毕业后,石宇来到宁波工作,成为一名护士。4个月前,她接到江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在电话里,她马上就同意了。

为了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她十分注意营养,并加强锻炼。不过,捐献却没了消息。等了一个月,她主动联系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原来,那位患者找到了更为适配的捐献者。虽然没有捐献成功,但想到那位被病痛折磨的陌生人可能恢复得更好,石宇也替对方感到高兴。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没过多久,石宇再次接到电话。她得知,原定的捐献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捐献成功,挽救他人生命的机会再次落到她的头上。

“我愿意,我也绝不会反悔!”这位年轻的湖南姑娘在电话里十分坚定地告诉江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8月19日,石宇顺利通过了初筛、再动员征询、高分辨化验、捐献前体检四个环节,成功与外省一名36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基因匹配,并且符合捐献条件。

9月2日一早,石宇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进行捐献前动员剂注射。第二天,由于动员剂带来的腰酸不适,这位姑娘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却收获了满屏的点赞与祝福。

她远在老家的父母在全面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后,也十分支持女儿的决定,并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注意休息。

9月6日上午9点不到,石宇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两个小时后,采集完成,21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即刻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顺利的话,将于当晚输注到患者体内,让“生命种子”发芽,重塑新生。

全市拥有登记入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5万人

据了解,石宇是江北区第12例、宁波市139例、浙江省8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宁波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从2003年起步,19年来入库志愿者和捐献者持续增加。目前,全市拥有登记入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5万人。

尽管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宁波爱心市民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有的捐献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宁波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拯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由于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很低,只有不断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人数,才能增加患者得到“生命种子”的机会。

捐献者人数和入库志愿者人数偏少的背后,有很大的原因是公众对于这一爱心事业的了解还不够。“很多人认为‘捐骨髓’需要‘敲骨吸髓’,非常痛苦,其实造血干细胞采集可以从手臂静脉血中采集,无损健康。”宁波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到底有没有伤害?据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血液病专家盛立霞介绍说,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通过提前注射动员剂,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再从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采集到的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截至目前,全球中短期(约20年)的资料显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对健康人未发现有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包括是否会增加捐赠者癌症发生率或早期骨髓再生衰竭。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胡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