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区内5岁幼儿脚肌腱意外断裂,咋办? 市二医院:快来,我们可以接收!

9月2日上午11点4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的寂静。电话另一头,焦急的家长请求着:“我的孩子足背被掉下来的玻璃砸伤了,医生说足背的肌腱断了,脚趾头不能翘起来了,需要尽快手术。但是我们目前是高风险封控状态。你们可以帮帮我的孩子吗?”

骨科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患儿的具体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患儿的情况告知了小儿骨科与显微外科专业组组长彭云川副主任医师。

此时的彭云川正在从定点支援的东部新区石板中心卫生院往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回来的路上。接到电话后,了解到患儿是5岁儿童的足开放性外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左脚的功能,留下残疾,所以需尽快急诊手术。他立即将这个突发情况汇报给了骨科主任曾勇和医院医务部,很快医院回复:“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尽快安排患者住院,积极术前准备,尽快安排急诊手术。”

另一边,骨科护士长吕华也将这个情况上报给了疫情防控管理小组领导,联系医院感染科,积极优化救治流程,确保整个过程安全高效。不到1分钟,患儿家属已经得到肯定答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可以接收患儿。

当前疫情期间,小区外出就诊有特殊的管理要求。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也非常重视,在做好充足转运准备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救护车,将患儿送至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13点20分,市二医院为患儿开启绿色通道紧急入院。

19点30分,患儿通过院感特殊通道被送进了专用手术室。彭云川副主任医师、邓烨主治医师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面罩、手套、护目镜全副武装。因为手术需要无菌技术,在厚重的防护服外面还得穿手术衣、再戴手术手套。全麻成功后,消毒铺巾,特殊防护单……一系列的操作。

医生为患儿实施手术

术中,彭云川在探查患儿的伤情时,发现患儿足背动脉、静脉,伴行神经,踇长伸肌腱,胫前肌腱完全断裂,并且远、近断端回缩,血管断端已经形成血栓。“小朋友的血管、神经很细,需要非常精细的缝合,操作难度也相对较大。”

经过显微镜下2小时的紧张手术,患儿断裂的血管、神经被一一吻合修复,肌腱也被完美修复。

术后第一天,患儿家属就给彭医生打电话报告了好消息:“孩子的每个脚趾头都能在石膏范围内正常活动了!”

吕华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责编 李学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