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名拳,讲述“耕读尚武”的宁波梅山故事

非遗档案

水浒名拳

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朝。

相传梅山武术起源于北宋末年,梁山好汉战败方腊后,许多将士选择浪迹江湖、隐匿民间,沈氏祖先沈恭敬有缘结识将士后代学得武艺,沈恭敬十二世孙沈天从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结合海岛抗击倭寇的实际需求逐步丰富拳术、兵器套路,使得武术在北仑梅山有了长久的传播发展,沈天从被族人尊为里岙武术第一代宗师。

沈氏祖先立有“耕读尚武”的祖训,之后武术在村里延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种保守风俗才被打破。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水浒名拳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主要有三十六计宋江拷、闹天堂、边城、小人十八、洪拳五套拳术,乌风棍、小丁枪、耙、镗、拐、雨伞十八等十二套器械套路。

水浒名拳有着风格独特,手法多变、攻防严密,结构紧凑、动作矫捷,技巧多样、姿势独特等特点。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印象

苦心研学终有成

“马步扎稳扎实,做到稳如塔坐如山,三摇势,动作要自然流畅、刚劲有力,用以抵挡对方的攻势。”周末的清晨,傅信阳和往常一样几十年如一日与习武爱好者在北仑水浒名拳传承体验基地切磋武艺,指导学员勤练基本功。

北仑梅中村里的村民,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六岁幼童,都喜欢“舞刀弄枪”。

这个坐落在北仑梅山岛上的海边小村,历尽百年风雨,至今依然保留着尚武之风,被当地人誉为“武术之乡”。

水浒名拳第六代传承人傅信阳。

说起水浒名拳第六代传承人傅信阳,在梅山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几十年来教授学徒超三千人,收获荣誉,也收获尊重。

中国武术五段、浙江省涉外武术教练、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先锋小院……这些荣誉见证了他四十多年的坚守,印证了他的习武初心。

傅信阳从小跟随舞狮、武术队伍多次参加各地传统民俗节庆,深受浓厚习武氛围影响。

1983年,15岁的他经姐夫沈万康介绍拜沈云定为师,作为一个外姓人能得到学武的机会,傅信阳非常珍惜。

他持之以恒、用心琢磨、苦心研学,从最基础的蹲一字马到三十六计宋江拷,再到闹天堂等传统拳术技法,逐渐掌握了各种拳术器械的要领,融会贯通腿法、肘法、手法、步法、跳法等技巧,领悟了快、准、狠全套拳术特点,练到了“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的状态。

“梅山的武术融入了很多自创的动作,招式可能不好看,但非常实用。”傅信阳说,水浒名拳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近身短打为主,追求近距离格斗,武术招式短小精悍,经常出其不意便把对手制服。

传承和创新故事

潜心教学,把梅山武术发扬光大

梅山水浒名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招式、器械道具接地气且实用,很多都来自村民的生产、生活,比如农具、渔具、板凳、雨伞等,拳术套路中也蕴涵了丰富的中华文明礼仪,起势和收尾都含有“请、恭请”等招式,体现了尊重对方的武德。

2005年,经省武术协会专家组认定,里岙传统武术被命名为梅山水浒名拳,梅山乡被授予“水浒名拳之乡”称号。

水浒名拳。

同年,蛰伏多年的傅信阳迎来了自己习武人生的更高平台。梅山当地政府为保护濒临失传的武术,在原梅山乡中心小学建立武术训练基地,傅信阳因武术功底扎实、工作认真负责,被聘为专职武术老师,承担起梅山水浒名拳传承与保护的使命。

“枪挑一直线,棍扫一大片。”清晨,迎着朝霞,傅信阳带领小学生们练起武术基本功,或扎马步,或练空翻,或练拳术,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同学舞起各类器械,刀、枪、耙、棒在他们手中呼呼生风。在平常,他除了承担学生武术教学工作外,还一边整理传统武术资料,拍摄传统武术录像,又自编梅山武术操,同时与浙江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共同编写《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校本体育教材和影像教材,为完善水浒名拳图文视频资料忙碌着。

如今,梅山水浒名拳已在梅山这块沃土上扎下了根,其影响力不断扩大。2008年,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组来梅山拍摄《御寇水浒门》为题的梅山水浒名拳,并于7月份在央视四套黄金时间播出。2015年水浒名拳被评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示范项目。

傅信阳的学生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和表演,所获成果颇多、佳绩频传:上百人次先后参加宁波市青少年武术赛、宁波市全民运动会武术比赛、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赛等,累计获得48金56银37铜的优异成绩。

2018年10月,梅山水浒名拳代表宁波市赴韩国济州参加《韩国第57届耽罗文化艺术节》武术表演,接到邀请函的那一刻,傅信阳当时既感到荣幸,又觉得肩上责任重大。

他深深感慨:“走出国门,不仅代表梅山,更代表中国。”在3天的文化交流中,傅信阳和他的学生们为当地小学生表演中国功夫,讲述“耕读尚武”的梅山故事,弘扬宁波优秀传统文化。

梅山习武爱好者众多。资料照片

“听我师傅说,里岙沈氏前辈曾编写了一本拳谱,约3至4厘米厚,书中集各种套路和拳法,尾页附有骨伤医治秘方,让所有习武人遗憾的是,此拳谱在“文革”期间消失,后各方虽尽力搜找但再未现踪迹。”傅信阳说。

拳谱的遗失虽有遗憾,但回忆起里岙武术的光辉史,傅信阳自豪地告诉记者,“小时候习武,师傅、师兄经常口口相传武术先辈‘初见倭寇’、‘杭州打半城’、‘平息六横岛’等英雄故事,为此自2005年起,他实地拜访多位传承人,通过他们的口述,记录、整理、汇编了一本《梅山武术历史故事》,把先辈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如今,梅中村现有习武爱好者超千人,2020年水浒名拳传承体验基地被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授予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传承队伍先后参加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大展演、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梅山站开幕式表演、中东欧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徐霞客“中国旅游月”十周年浙江省主会场开幕式展演、巡街等大型活动。

潜心教学。

“这些荣誉都是梅山里岙一代代习武人共同传承保护的成果,它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海岛气息、闪耀着梅山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受过它洗礼的人,无不惊叹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傅信阳说,作为一名传承人,自己有义务将武术发扬光大,也希望更多年轻人练习武术、强身健体。作为一名党员,更有责任为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甬派客户端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沈磊杰 沈琼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