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财评|科技赋能,山东治水管水蹚出“智慧”新路

水文测报,数据跑在前面;河湖管护,无人机、遥感持续监测;工程建设,BIM、装配式齐上阵……如今在山东,高新技术正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9月8日,山东省水利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创新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情况。近年来,省水利厅积极组织开展重大水利科研攻关,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在河湖监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重点工程监督检查中的应用持续得到加强,水利科技成果可谓硕果累累。

一方面,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烟台市老岚水库工程在设计、施工中推广BIM、装配式等新技术应用,减少了设计变更,加强了施工协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东营市借助无人机勘测等手段摸清台风“利奇马”灾情,编制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与其他规划有机衔接,最大化发挥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全省水资源监管平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管平台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既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也大幅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监管效率。

而在防汛舞台上,新科技手段更是大显身手。随着测流无人机、超声波水位计、走航式ADCP、图像测流等现代化水文监测仪器设备严格的质量检测与广泛应用,水文要素监测效率和空间立体感知能力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洪水预报时间,提高了预报精度。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四预”业务系统的开发,逐步实现了暴雨洪水监控预报调度在数字场景中的动态交互、实时融合和仿真模拟,提升了调度决策指挥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优化调度提供超前、快捷、精准的决策支持。

可以说,水利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刚需”。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水利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

今年,山东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十大创新”之首,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十二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要“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从水利行业看,4月22日召开的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引领能力,实现水利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水利科技创新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也是必须大有作为的历史重任。

当前,山东水利在科技创新领域正不断取得长足发展,但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利科技创新的要求看,山东水利科技创新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今后一段时期,山东仍要将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引领能力,进而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水利力量。

记者:方垒

策划:齐淮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