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援助阿里 奔赴海拔5000米 西安市莲湖区卫健局援藏干部的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

2022年8月15日,为协助西藏阿里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导当地做好集中隔离管控和社区防控,西安市莲湖区委、区政府从莲湖区卫健局选派3名参与一线抗疫近三年的科级干部——李晓东、王大伟、赵辛斌,飞赴西藏阿里,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终于等来了援藏抗疫干部的一封“家书”。

西安市莲湖区卫生健康局

2022.09.06

关山万里,难挡深情

西安市莲湖区卫健局援藏干部的一封“家书”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我在西藏阿里,一切都好。

你们看到我和大伟、辛斌拍到的天空、公路这些风景了吗?正如你们所想,人间西藏,天上阿里,这里神圣又美丽。中秋将至,本该万家团圆,我却在关山万里之外,我很想念你们!

有人问我阿里地区的抗疫难不难?

难,真的很难。西藏阿里地区相当于高原上的高原,距首府拉萨1300多公里,最低海拔4500多米!这里以前没有爆发过疫情,实战经验相对欠缺,交叉感染频发,而且疫情防控基础薄弱,防疫物资需要从外地采购,而又难以运输进来。我们到来之时(8月15日),疫情比较严重,由于这里独特的高原地理与人文信仰,使阿里地区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物资保障都经受着巨大的冲击,这里的领导和干部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此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大量的阳性人员怎么办?不断有群众感染,这里与西安大都市不同,阿里幅员辽阔,地处偏远,甚至没有可以用于隔离的大酒店、宾馆,大量人员难以集中隔离。

时不待我,我顾不上高海拔头疼、鼻腔渗血的高原反应,努力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工作,与藏族干部一起跑荒滩,为他们出主意,在狮泉河镇、革吉县的四乡一镇逐渐建起多个帐篷隔离点。因为这里的暗夜星空非常出名,我们后来亲切地将之称呼为“星空健康营地”。星光映照下,一座座帐篷拔地而起,集中隔离点算是有个着落,我和藏族干部们终于可以舒一口气。

为了技术指导到位,保障核酸检测的全员覆盖,8月24日,我作为技术专家组组长来到更为偏远、海拔更高的阿里地区-革吉县开展工作,因为这里有四乡一镇的阳性感染者聚集出现。

我到这里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西安成功的防控经验传递给他们——如何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如何消杀、密接人员如何管理、如何有效的封控等等。不仅要交流经验,还要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一份子,和他们一起把工作落实到位。

我跟随多个核酸采样队伍,到羌塘高原的腹地草场、村落指导核酸检测工作。这里村落稀疏、草场分散,淳朴的牧民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疫情防控的各种措施有抵触心理。我们不仅要有耐心、信心传递政策,更得有勇气、责任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每一天都披星戴月,没有公路的地方就和驻村干部双脚走过去,这些天都记不清翻越了多少座海拔5000米的高山。

去往文布当桑乡、亚热乡、盐湖乡等地,督导乡村牧民核酸,要先行200多公里的马路,然后再行几十公里的砂石路,没有信号,再智能的采样系统都让位于纸笔。每到一处,牧羊人还在高山上的夏季草场,等他们下来采完样,检测机构还在几百公里外的县上……此刻我更加怀念西安核酸检测的速度,也更加敬佩革吉县当地医务及干部的坚守!

说真的,这里条件很艰苦。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连个人防护和生活都变得十分困难。比如口罩戴不住,空气本就稀薄,再戴一层口罩,呼吸变得很费劲;比如这里气压只有平原的一半,晚上睡觉经常被憋醒,像是睡梦中有人捏紧了脖子;再比如由于全面封控,许多物资进不来,每天的饮食只能是发硬的米饭和简单的蔬菜……

这抗“疫”的二十多天以来,我们把“辛苦”两字深深咽到了肚子里,即使感到身体不舒服,也迅速调整状态,坚持战斗在抗“疫”一线。经过我们专家组和当地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这里干部职工感染已全面杜绝,群众出舱不断加速,革吉县七个中高风险区依次降级,社会活动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另外,向大家再分享一个好消息,从此你们的晓东不仅会抗疫,还会放羊!哈哈,这边很多牧民被送去隔离,牛羊无人照看,所以这边的防疫干部不仅要工作,还要能帮牧区群众照看牲畜才行啊!这让我感觉已经深切地与羌塘高原融为一体!

虽然这里的疫情还在继续,老问题和新问题仍层出不穷,隔离区每天还有无症状阳性出现,但遥想远在家乡的莲湖人也在夜以继日地抗疫,自己作为莲湖干部就应该“高原缺氧不缺精神”。

九月已至,天气转寒,我们将一如既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坚守在阿里高原疫情防控第一线,直至万里羌塘疫情解除,请组织和领导放心!

最后遥祝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中秋快乐、平安吉祥!

西安市莲湖区卫生健康局  李晓东

2022年9月6日


来源:西安市莲湖区卫生健康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