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现代人离古画最近的一次

“有一种一眼万年,是《溪山行旅图》中的山水之缘;有一种生命韵律,是《杂花图》卷中的物我和谐;有一种生活意趣,是《江干雪霁图》卷中的宁静致远;有一种师生情谊,是《快雪时晴书画合璧》卷中的浓浓思念……”

许嵩《江干雪霁图》创演《纸上雪》

9月4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第二期如约与观众见面。

首期“惊鸿一面”之后,节目热度便居高不下。第二期播出后,节目共揽获全网热搜160余个,全网视频播放量超1.2亿,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突破10亿。

一档切口独特、模式全新的文化节目,缘何开播即俘获观众?

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常务副召集人许文广说:“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前,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之心,通过总台这一国家平台聚合最强智力最优资源,以传统文化的当代化表达,努力为大家呈现一个气韵生动、气象万千的诗画中国。”

立足“诗画合璧”崭新形式的《诗画中国》,便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承载,借力多重艺术形式与高科技手段,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近距离触摸中国诗画的大门——踏入其中,可观历史绚烂、感文化意境、听精神共鸣。

在“中国式浪漫”席卷社会之时,《诗画中国》将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体验带向更高处,是总台立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尝试,更是文化节目创作的“新范本”。

科技+艺术,打造沉浸式文化新体验

《诗画中国》甫一开播,以《溪山行旅图》为蓝本而重构的立体山景、随《杂花图》卷铺展而奏响的“水墨交响”、演绎《墨梅图》风骨的戏剧与歌曲、诠释《水图》形意的水下舞蹈、还原《昭陵六骏图》风采的群舞,均引得各路观众在不同平台留下赞言。

有人说,“被震撼到了,第一次感受到音乐也能画画,真的是视觉听觉双重享受”;也有人表示,“节目让一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艺术,变得‘通俗易懂’了”。

《溪山行旅图》创演

第二期节目则继续交出了一份多彩的高分答卷——武术、音乐剧、剑器舞等品目繁多的艺术类型,叠加CG、AR等高科技手段,汇聚起苍翠竹林、清冷雪景、浩瀚松山等极具中国风韵的场景,观众可踏入其中,与执笔的古人、登台的今人分享同一片心境。

古琴铮铮之音响彻竹林,身着黑白水墨长衫的两位武者展开你来我往的“交锋”。刚与柔,急与缓,声与力的交融尽显郑板桥笔下竹的风骨,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石精神。

《竹石图》创演

画家“李唐”挥舞巨笔,于宣纸上泼洒墨点,瞬间便将观众带入“万壑松风”的世界。AR技术绘制的巨大卷轴中探出苍郁山林,承托着舞者与歌者饱含感情的共演,那是对“万壑与千岩”“百里行松声”的向往。

《万壑松风图》创演

一袭红衣的“公孙大娘”于扣人心弦的音乐中起舞,光影的闪动、身姿的柔韧让观众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唐宫第一舞人”的风采。CG技术将无形的剑意化为运动的轨迹,那是“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气魄。

《公孙大娘舞剑图》创演

以中华经典诗画作品为原点,融合行业前沿视效技术及古今中外多重艺术,《诗画中国》绘就了一张中国式的“大写意”画卷。

而这场“绘制”背后,正是节目组自始至终对“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的真挚追求。

从灵感萌发到果实落地,总导演田梅带领着平均年龄29岁的年轻团队,怀抱敬畏、追求极致,从一幅画、一首诗的每一个细节起手,寻找并实践着不同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不同艺术内容的跨界融合。一段时长仅5分钟的演绎呈现,凝结的可能是横跨两月的持续发力。

匠心最终酿就精品。《诗画中国》以一个个极具情感张力的沉浸式舞台空间,让观众亲身感受到诗情与画意,并体验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意蕴深长,更懂得了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美美与共”。

文化+思想,写就诗画经典“大文章”

今年年初,总台虎年春晚的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大放异彩,让观众看到了“人在画中游”的可能性与吸引力,也引起文艺界对“古画动起来”的讨论。

这背后是大众对高品质文化节目的渴盼,亦是行业对文艺创新与审美归真的冀望。

秋日到来之际,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诗画中国》,巧用“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为根植于中国式审美的文艺创作开辟新境界。

在每期90分钟的文化旅程中,《诗画中国》陪伴观众拾起千年时光中的丹青画卷与诗词文书,在对先贤所观世界的重绘、所思哲理的剖析中,溯源民族来时所行的道路,重现贯通民族历史的风骨,吹起一股沁今人心脾的文化之风。

一方面,灵活的创演设计深度剖析了诗画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以当代审美还原古人意境。

如第二期节目中,歌手许嵩联合作词人方文山,以《江干雪霁图》卷及王维诗词为灵感,创作出热度登顶各社媒、音乐平台的歌曲《纸上雪》。画的寒中见暖、静中有动,诗的清悠淡远、返璞归真,均融于颇具深远古韵的曲、蕴含多重意象的词。“雪霁一壶酒”,带领观众走入千年前的雪夜,有长评留言说,“听罢整曲,你已经很难分辨这究竟是歌、是画,还是诗”。

另一方面,戏剧化的文艺表达润物无声地创造出历史情境,带领观众从过去的故事中体味永恒的情感。

当阿云嘎所饰演的黄公望,与廖昌永所饰演的赵孟頫在生死的两岸对唱,观众仿若也经由层层递进的歌声,进入师徒二人相连结的情感世界。正如赵孟頫仿字与黄公望绘画跨越时光的合璧,流传到今日的舞台之上,古今两对师生的浓厚情谊也映射了文化的传承。

《快雪时晴书画合璧》创演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节目不仅是做成视觉小百科,更要作成文化大文章。”

如其所言,《诗画中国》唤醒了刻印在民族血脉里的文化传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古画、书写在古籍里的诗词“活”在荧屏中,并由此轻轻叩开观众心扉,潜移默化地形塑观众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守正+创新,开发文化节目“新范本”

自开播以来,节目造就的“诗画热潮”,不仅迅速“圈粉”了文化类节目固有观众,更引发各行关注——

美术博主在社交平台安利节目,教育公众号对节目进行推荐,建筑行业公众号以节目古画内容阐释中国建筑的意境风格,各地报刊发表评论报道赞扬节目的年轻态创新,来自各省市的展览馆、博物馆不约而同转发节目中对古画的演绎与介绍,节目歌曲亦不断登上不同音乐平台收听榜首……

《诗画中国》能有如此“破圈之势”,正在于节目做到以创新撬动文化传播、以守正挖掘文化根脉。

面对广袤、细分而纵深的文化课题,《诗画中国》以创新姿态成就文化爆款。

首先,其开创了“诗画合璧”这一内蕴历史渊源的独特节目形式,并依循丹青绘制流程,打造出“开卷”“入卷”“品卷”“合卷”的新颖节目结构,在强文化氛围中深入浅出带领观众打开画、欣赏画、看懂画、记住画,开起一堂让观众爱上诗画的鉴赏公开课。

其次,节目利用全方位、多媒介的传播矩阵,将诗画艺术传递到互联网各个角落,从不同主题海报的分时段分发,到视频卡断的全平台传播,再至原创歌曲的全网上架、幕后特辑的“追加”放映,创造弦歌不辍的长尾效应。

《水图》创演

面对分布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诗画中国》同样以守正态度促进文明赓续。

一方面,节目对“选材”极为考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以及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的专家,与节目组共同从文化宝库中精选兼具文化价值、历史意涵与艺术美感的诗画作品,使之“合璧”共塑节目根基,其中既有大众耳熟能详的名作,又包含大众知之甚少的珍品,吸睛且有新意。

另一方面,节目充分拓展专家资源,每集节目中都有众多相关学者接力科普作品,以专业视角为节目延展文化内涵、稳住文化内核。

节目之外,亦有众多文艺行业专家为《诗画中国》点赞。

如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说节目立意和思想表达突出了中华文化风骨和精神,体现出君子“纯净”的境界和风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认为节目是“两创”的标志性精品节目,能够让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河奔流,以及那种温柔、坚韧的文化自信。

千百年以来,古人将刻印着风骨精神的诗词书画留在宣纸上,随时光流转代代相承。而今,纸上的诗画借助前沿科技和多重演绎,经由电视艺术“活起来”。

随着《诗画中国》的传播,相信将会有更多诗画文艺精品吸引观众驻足观赏、自发传承,为传统文化延续热度,为文化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