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编制完成

绿色中国北京9月9日电(融媒体记者符超)9月9日,记者在全绿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在京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期,全国绿化委员会编制完成了《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并经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印发。《纲要》全面布局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土绿化工作,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是,规划完成造林种草等国土绿化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亿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显著发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30年,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稳步推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明显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状况持续好转。

《纲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合理安排绿化空间、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全面加强城乡绿化、强化草原生态修复、推进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巩固提升绿化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强化支撑能力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

《纲要》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行林长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督导考核、完善政策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等保障措施,上下一心、协同推进,努力将国土绿化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是以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生态支撑为出发点,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总体布局进行空间布局的。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双重”规划明确的“三区四带”为骨架,以山系、水系、通道等为网络,以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加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推进部门绿化、村庄绿化和“四旁”绿化,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分区施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青藏高原区,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治理。在黄河流域,重点增强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能力,推进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在长江流域,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防护林建设和质量提升,促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在东北地区,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后备资源培育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加快退化草原和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在北方风沙区,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和草原生态修复,推进防沙治沙、绿洲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在南方丘陵山地区,重点加强森林质量提升和血防林建设,加快石漠化治理。在海岸带,重点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修复受损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理布局生态产业,科学利用林草资源。《纲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在大规模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鼓励科学利用适宜土地资源,布局建设油茶等木本粮油、经果林、能源林和国家储备林基地,推进沙产业提质增效,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可持续经营和永续发展。积极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鼓励企业、社会主体等参与林草增汇减排行动,实施国土绿化碳汇价值市场化补偿。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激发国土绿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