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的城》闪耀京城!

9月9日下午

长篇小说《钢的城》新书首发式

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

中国作协、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月》杂志等单位领导

及国内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参加首发式


image.png


新书首发式星光熠熠、大腕云集,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吴义勤;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公司总经理李岩;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评论家李红强;人民文学出版社前社长、中国作协小说部副主任潘凯雄;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评论家、诗人何向阳;《十月》杂志社总编辑、十月文学院院长陈东捷;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庆祥 ;中信特钢常务副总裁王文金等在会上做精彩发言。


现场,罗日新对嘉宾及读者进行了感谢。他说:“这本书尽管是我执笔,但我知道,这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工友兄弟,跟我一起写出来的。他们是我的根,我的生活,我的炉火,我的钢花。如果各位读者从中能够读出我的家乡黄石那钢铁般的城市精神,读出我们为共和国钢铁工业贡献的青春、做出的贡献,读出我们这座钢的城的壮美、我们这些钢的人的柔情、钢的魂的道义,读出钢铁在我们火热的生活和时代中奏响的美妙音色,甚至能够读出中国钢铁工业继续向前发展,中国钢铁工人不断获得新生活的动人乐章,那我就非常欣慰了。”


在随后的签售环节,等待签售的读者在北京图书大厦内排起了长龙。小读者鲁子祺今年就读于北京小学五年级,他说:“我听到作家分享了这本书的故事,感觉受到激励,很想认真读读这本书。”

读者罗文章今年66岁,内蒙古人。当天下午,他原本和老伴一起在北京图书大厦参加另外一个活动。过程中,他得知《钢的城》新书首发式正在进行,便主动前来参加。“听到作家们现场交流,我想到了年少时家乡进行建设的火热场面。我认为,钢铁是工业的脊梁,这本书很有意义。”罗文章现场购买了一本《钢的城》,走进了等待签售的队列中。



《钢的城》是黄石作家罗日新

历时14年完成的作品

小说聚焦上世纪90年代钢铁国企改制

讲述了“临江钢铁公司”这个百年老厂、大厂

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改制的故事

在国企改制这个大舞台上

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绎了不同的人生悲喜剧


为了完成推己及人的书写,罗日新历时14年,完成了200万字初稿,然后几经打磨,在《十月》杂志分期发表,获得湖北省的屈原文艺奖;不断有读者、工友、朋友、专家的信息反馈回来,再修改打磨,终成如今一部五十三万字的图书。(特派记者 石教灯 陈子才 张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