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有个不寻常的见面 陈立群昨天在老家见了谁?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纪驭亚 通讯员 鲍天颖

10日早上6时30分,贵州台江民族中学毕业生、杭州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大三学生欧能就从杭州医学院滨江校区出发,前往临安区板桥镇豆川村。这里是台江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陈立群的老家,也是欧能多次在手机地图里查询的地方。

几天前,他就和同样毕业于台江民中、目前也就读于杭州医学院的李玲玲约好,要在教师节、中秋节这一天,一起去拜访老校长。约的是上午9时30分见面,两个人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

实际上,正在老家小住的陈立群得知台江民中的孩子们要来,早早就起床等候。“他们是我到台江民中支教后,亲手招进来的第一批学生,每一个都像我的孩子。”陈立群说,虽然已卸任校长,但他受邀担任了台江县的总督学、贵州教育学会副会长,大量时间和精力依然倾注在台江乃至贵州的教育领域。他一直惦念着这两个追随自己来杭州读大学的孩子,也很想见见他们。

“校长,节日快乐!”递上鲜花和月饼时,一路都在聊当年陈校长在台江民中种种往事的两位同学,反倒有些害羞。“读高中那三年,校长每年中秋都会给我们带杭州的月饼吃,让中秋节特别有仪式感。”欧能说,这次和校长约好见面时间后,自己马上去买了月饼。

李玲玲表示,拜访陈校长的建议是她提出来的。“我们家孩子多,生活困难。如果没有校长,我肯定考不上杭医,即便考上了也读不起。台江民中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学生,是校长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李玲玲说,大学四年的生活费是校长帮忙找了资助人,自己大一独自来杭州报到时,也是校长来车站接她,送她去杭医临安校区。大一时,校长又专程来学校看望自己和欧能。校长付出的点点滴滴,她都铭记在心。

接过李玲玲的话头,陈立群关心起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的打算。“我想争取考研。”欧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陈立群颇为认同地点点头。李玲玲显得有些犹豫,说自己家里负担比较重。“你学的是医学专业,尤其需要更高层次的积累,最好还是努力考研。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有更多能力帮助家里。”陈立群听出了李玲玲的为难之处,劝导她的同时也给了她一颗定心丸,“研究生的学费、生活费不用担心。只要你能考上,校长就一定会帮你找到资助人。如果你依然想毕业就去找工作,也可以多来跟校长聊聊,校长会尽力帮助你。”

聊生活聊学习聊未来,师生三人热聊的一个多小时里,还有不少台江民中的毕业生给陈立群发来微信祝福,有同学还写下长信感谢师恩。对陈立群来说,这个寻常的教师节,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告别时,陈立群细心地给两名学生准备了礼物和红包,一如在台江民中时那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