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儿童健康体重,正确认识和评估体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这数据意味着,每5个儿童青少年,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2030年我国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0%,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这就意味着,每10个儿童青少年,就有3个超重或肥胖。因此,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是刻不容缓。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一,影响最终身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肥胖儿童骨龄较正常提前0.5~2岁不等,意味着身高生长会提前结束,并可能影响其成年后最终身高,肥胖儿童的最终身高比正常人矮0.57cm。其二,损害关节和承重部位。因体重过重造成关节和承重部位损害,比如扁平足、膝内弯或脊柱侧弯等畸形,造成运动系统功能障碍(骨骼发育障碍或运动骨骼损伤。其三,男童出现乳房发育、隐睾、隐匿阴茎、阴囊发育不全等生殖系统;女童肥胖可造成女童的月经初潮、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相对提前,还可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其四,认知下降。肥胖脑能使反应和思维迟钝,行动迟缓,肢体行动困难等。广州市也曾对1090名中小学生进行智力水平检测发现,超重和肥胖儿童智力水平显著低于非超重肥胖儿童。其五,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诸多危害,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情绪易激、易分心、反应阈值低、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不快乐、不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其六,成年后发生慢性病风险明显增加。88%的肥胖儿童成年后依然肥胖,10个胖小孩长大后,9个依然胖,只有1个瘦。65%的肥胖儿童到成年期后会发展成 III度肥胖(体质指数≥40 kg/m2)。

如何诊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呢?体质指数缩称为BMI,BMI(kg/m2)=体重(kg)/身高(m2),是判断全身性肥胖的一个最常用指标和公认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采用BMI作为一般性肥胖的初筛指标,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即《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进行儿童超重肥胖。《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规定我国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筛查方法,适合于我国所有地区各民族的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开展超重与肥胖的筛查(见表-1)。

另外,建议采用腰围作为中心型肥胖的辅助性筛查,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即《7~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 611-2018)进行儿童中心型肥胖(见表-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人群健康监测人体测量方法》(标准号WS/T 424-2013),正确测量腰围方法为利用软尺,以双侧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位为标准测量位置。具体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站立位,两眼平视前方,自然均匀呼吸,腹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双足并拢(两腿均匀负重),充分裸露肋弓下缘与髂嵴之间测量部位,在双侧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处做标记。将软尺轻轻贴住皮肤,经过双侧标记点,围绕身体1周,平静呼气末读数。以cm为单位,精确到0.1 cm。重复测量1次,两次测量的差值不得超过1cm,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表-1  6岁~ 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

单位为Kg/m2

 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 2018年8月1日执行。

表-2  7岁~ 18岁儿童青少年P75和P90腰围值

                  单位为厘米

注: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腰围第75百分位数作为儿童青少年正常腰围高值;第90百分位数作为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界值点;

编辑:刘茜

科普湖南特邀通讯员: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 唐寒芬 谭珺

科普湖南特邀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唐寒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