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荟非遗|叶榭舞草龙 欢腾庆中秋

赓续历史文脉 感受体育非遗

本期“体荟非遗”

小体带你走进

国家级非遗项目——舞草龙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

从千年前的一场求雨开始讲起

领略江南稻文化的千年传承

感受国泰民安的美好夙愿

吹箫召雨 怀恩舞龙

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寄托。全国各地都有舞龙的传统,每逢节庆,人们就会通过舞龙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庆祝节日。松江叶榭地区也有舞龙的传统,但不同的是,这里舞的是草龙,即这里的龙是用稻草制作而成的,稻草收割又与中秋佳节临近,“舞草龙”成为是稻文化背景下民间庆祝中秋佳节的习俗之一。

据传说,唐德宗年间,叶榭遭遇大旱,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为解家乡之灾,便亲自吹箫召来青龙,为叶榭地区带来降雨,百姓用稻草扎龙庆祝久旱逢甘霖。

从此以后,当地的百姓每年都会用丰收的金色稻草扎成草龙,逐渐成为叶榭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后来,草龙逐渐演变成为各类龙灯舞、滚灯舞、水族舞等表演形式。

寄托美好 节日欢腾

舞草龙整体表演分为“祷告”“行云”“求雨”“滚龙”“翻尾”“取水”“返宫”七个段式。

舞草龙与其他舞龙的形式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草龙的骨架是由毛竹构成的,而龙身由糯稻草编织覆盖,全长大约10米,每节下面装有一个手柄。

其中最重要的是草龙的肌肤,也就是龙鳞的原材料不能是收割机压过的稻草,而必须是手割的糯稻草。因为人工割下的稻草经过晒干后就会柔软且韧性十足,更容易展现草龙的优美姿态。

草龙由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构成,其中虎口象征威严,牛头象征勤劳,鹿角代表健康,凤尾代表吉祥,而舞动的草龙则寄托了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夙愿。舞龙时,七八个人手持手柄,翻转龙身,融合传统的舞龙技巧和特有的祭祀仪式,如“吹箫引龙”、“取水祈福”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近年来舞草龙在还原祭祀仪式、创新舞蹈形式方面进行了新的拓展,已成为本地民俗文化、体育健身的重要部分,具有显著的叶榭特色。

保护传承 入选非遗

松江舞草龙历史悠久,也成为当地文化习俗的象征。年过古稀的费土根是舞草龙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学习手工竹编,对草龙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费土根曾跟随著名的草龙传人孙岳贤学习草龙和滚灯等的制作。1987年开始参加文化站组织的滚灯草龙制作队。多年来,费土根认真钻研草龙的制作工艺,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创新,培养后继人才,也为申报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做出了贡献。2008年,松江舞草龙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后,叶榭镇成立了保护“舞草龙”项目的工作组,积极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舞草龙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舞草龙的队伍中来,为保护传统的江南农耕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