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问与上大之学:刘昌胜校长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时代之问与上大之学

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学院院士  刘昌胜

2022年9月9日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凌云收晚夏,金风应新秋。适逢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见证来自世界各地的5015名本科生、6643名研究生,成为学校新的主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家长、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几年,你们直面疫情大考,潜心求学、奋发向上,用“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逆境越卓越”的韧劲叩开上大校门,你们是上大百年最美的遇见!


择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上大的荣幸。你们中,有高考成绩排名青海省前40的德乾尕毛同学;有从清华来到上大,继续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吴胜杰同学;有穿越三十年时空,成为父亲同院“学妹”的李康如同学;有多次冲锋疫线,累计战疫时长600余小时的洪艺铭同学……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的昂扬风采。在上大,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从优秀走向卓越,谱写属于你们的崭新华章!


育天下英才而成之,是上大的责任。百年上大为造就英才厚植沃土,为科技创新萃就精华。


上海大学始终以百年荣光的红色校史,涵养家国情怀。始建于1922年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彼时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时期之北大,南有五卅时期之上大”的盛誉。从“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到“养成强国济世人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学校始终赓续红色基因,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矢志报国的栋梁之材。


上海大学始终以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助力全面发展。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形成独树一帜的钱伟长教育思想,率先实行“学分制、选课制”,着力推行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全面启动全程导师制、书院制改革,将上大学子的“成才梦”同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紧密相连,致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栋梁。


上海大学始终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提升发展能级。学校秉持“追卓越 创一流”的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术研究成果丰硕、社会服务贡献突出,在践行城市品格中彰显上大特质,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2022年,学校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前300,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连续五年位居内地高校前20。不忘来路,永续初心。未来,学校将与你们并肩同行,为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同学们,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深刻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和生存法则。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碰撞愈发激烈,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界限日渐模糊。可以说,当今世界正朝着变幻莫测的未来发展: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打破了传统业态边界;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持续落地,加速了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迭代升级;机器正在代替人类的劳动,算法正在影响人类的选择,芯片正在模拟人类的思考……面对机器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在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半衰期不断缩短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在信息数量急剧增加、流速不断加快的时代,如何做到去伪存真、求得真理?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何锻造核心竞争力?这些是你们作为时代答卷人必须思考、也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同学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站在百年历史交汇点的你们,更要赓续荣光、勇毅前行,潜心“上大之学”,解答“时代之问”。在此,我与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一是乐学明志,心怀家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葆有乐学之干劲,心怀家国大义,砥砺高远志向。“乐学”意在喜欢学习,自主学习;“明志”重在坚定信念,明确志向;“明志”是“乐学”的“指南针”,“乐学”是“明志”的“助推器”,乐学明志就要以崇高的使命感驱动学习自主性,以时不待我的精神主动加强学习,学以成才、学以报国。作为国家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唯有勇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学习”的使命,坚定“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信念,培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才能成长为有识有志、有恒有为的国之栋梁。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同学们,希望你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入大学,不是终点,是人生的新起点,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入场券”,在“最好的位置”上,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开启新的学习征程,明确新的学习方向,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转向“自主学习”,主动向老师学、向同辈学、向社会学。既要学习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又要适应时代变化,学会如何学习,练就自学本领,在信息快速更迭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你们秉持学用济世的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勇担使命,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都要对标国家和社会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智慧用在国家和民族进步上。大学期间,同学们要树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刻苦学习,增长本领,把成长成才的根基打得更牢、扎得更深,擘画大有可为的青春蓝图。


二是善学睿思,惟真求实。


“知而好思,然后能才。”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唯有深入学习、独立思考,才能去粗存精,洞察事物本质。“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学”就是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格物致知、悟道觉理,真正将知识深化于心,真正进入知识的殿堂。“睿思”要求我们培养深度思考能力,能够从复杂问题中,找到正确答案。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求真之行,必成于学。勤于思考,则学业可精进;善于学习,则疑问可洞朗;学思并重,则真理可探寻。只有养成“善学”之习惯,铆足“睿思”之钻劲,方可求得真学问、练得真本领。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同学们,希望你们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到不媚俗、不趋时,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理性的分析思考,从海量信息中披沙拣金,在深度思考中发现本质,透过表象来通达本源。要做到开放包容,聆听不同声音,学会反思自省,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以思促学、善学善思。希望你们拥有追求真理的魄力,追求真理的道路从来没有坦途,要坚持惟真求实的治学精神,始终保持审慎、明辨的头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毅力。追求真理需要实践的加持,帮助我们劈波斩浪、勇毅前行。要投身实践挖掘真问题,深入实践求取根原因,从源头上厘清、于肯綮处着力,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实现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统一。


三是笃学致新,勇攀高峰。


面对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愈发关键的形势,唯有做到“笃学致新”,方能铸就核心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笃学”,即锲而不舍,持续学习;笃行于学,贵在“致新”。只有坚定“笃学”之韧劲,一心向学、心无旁骛,才能厚积博观、创新突破,登顶科技高峰、逐梦自立自强。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从“大国”到“强国”,科技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构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同学们,希望你们坚定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天下先,坚持“四个面向”,特别是瞄准国际前沿,勇于挑战科学难题,不畏挫折、敢于试错,立足问题本源、探求问题实质,打破思维定式、敏于探索求证,做开拓性、引领性研究,做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的创造者。希望你们保持持续创新的定力,“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面对科研路上的未知、不确定性和挑战,你们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十年磨一剑”的韧劲,要有心无旁骛、匠心耕耘的决心,要有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的协同意识。要选择事关国家发展的大问题、专业核心领域的真问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交叉融合中求突破,做新兴前沿领域的开拓者、创新无人区的领跑者,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答时代之问,成上大之学。同学们,新的梦想已经启航,希望你们从上大百年历程中汲取学以成人的养分,秉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乐学中树立高远志向,在善学中矢志追求真理,在笃学中攀登科技高峰,为将自己锻造成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栋梁积蓄力量。


最后,祝愿你们在上大未来的日子里:既有岁月可回味,亦有前程可奔赴;以“上大之学”答好“时代之问”,奏响青春之歌的华美乐章!


明天就是中秋佳节,在此预祝大家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