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修得圣贤身 一支粉笔写春秋

【编者按】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又是一年教师节。究竟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这份普通的教师职业,选择了这份静默的平凡?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静静耕耘,默默奉献,坚守教坛数十载,始终初心不改?

本期我们通过前期精心策划,采访了几位辛勤的“园丁”,听听他们是如何诠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执着与热爱,他们中有坚守教坛数十载的“老人”,也有刚刚入伍不久的“新秀”。他们为了教书育人,扎根偏远基层,兢兢业业为教育奉献出宝贵的青春,他们就像粉笔,磨短了自己,补长了孩子们。他们只是我市广大教师队伍的缩写,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献身偏远山区、海岛的优秀教师,在第38个教师节,让我们向全体奋战在教育一线和曾经为教育事业做过贡献的老师们致敬!并由衷地向他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朱国忠:呕心沥血“掌舵人”

 

  

1991年,朱国忠大学毕业后,正式加入人民教师队伍中,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过来,凭借着过硬的教学经验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015年,他被调任莆田第二十四中学校长兼书记。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永葆农家子弟纯朴本色。”这是朱国忠的座右铭。他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从调任新的单位以来,他始终以校为家,扎根校园,勤恳耕耘,强化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情怀。

每天天刚蒙蒙亮,他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了教学楼前,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巡视班级、检查校园、排查隐患……其身边的同事、亲友在私下都说他就是一个上紧了发条的“大钟”。

“每个行政都必须是教研活动的主力军。”在每次学校行政会上,朱国忠经常告诫全体行政人员。他带头推门听课,带动学校行政人员及教师们,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亲自参与各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大力推举“凌云杯”教学公开周活动,借此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改变教学观念方面,他紧紧围绕高效课堂主题,与老师们一起探索出适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有效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自担任第二十四中学校长兼书记后,朱国忠锐意改革学校的发展模式,始终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自由、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土壤。为了改变学生管理的现状,通过稳步推行“星级文明班级”举措,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自主管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夯实推行德育周评比活动,以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管理得到了有效推进。学生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进步,学校的环境卫生更加良好,教室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一个学生就关系到一个家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莆田第二十四中学学有所获。”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朱国忠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方案,引进新翁子美术、唐宋画室、日语培训、体育训练等校外优质资源,因材施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特长生,闯出了一条特色兴校之路。近年来,该校体艺生上线率高达96.1%,多人获得莆田市许亚琼奖学金,学校体艺办学特色在全市独领风骚。

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全方位快速成长。朱国忠创新和启动“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做好传帮带工作,并提出了捆绑式评价方案。近年来,该校培养了13位市级名师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多位教师成为了市、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农村中学的校长,朱国忠校长事无巨细,与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团结协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兢兢业业把莆田第二十四中学创建成一个在同类学校中受到较高的评价、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二级达标学校。今年该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258人,把预计11.2%出口率提高到41.28%。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初中、高中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莆田市首届文明校园”、“福建省第一批省级平安校园”等殊荣。朱国忠其本人也先后获得“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候选人”、“莆田市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嘉奖人员—学校管理者”、“莆田市中小学优秀校长”等诸多荣誉称号。

  

翁俊敏:培根铸魂育新“苗”

 

翁俊敏,市级语文骨干教师、秀屿区名师工作室语文领衔名师。他自1995年任教以来,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先后担任班主任、年段长、语文组长。2011年至今担任秀屿区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10年来,他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学校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业务,积极配合校领导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为沿海莘莘学子教育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从教二十八年来,翁俊敏爱生如子的初心始终未改,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发生在今年中考结束后的一件事,至今让翁俊敏记忆犹新,每每想起这件事,他都感慨万千。原来,该校2022届的一位李姓学生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又不懂得管教,让小李一度成为同学眼中的“坏学生”,老师眼中的“刺头”“问题学生”。进入初中最后一学年,小李更是和家人提出退学的想法。得知情况后,翁俊敏第一时间找到小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读书的重要性跟小李说了一遍又一遍,并承诺由自己和小李“结对子”,从学习和生活上对其进行帮助。经过翁俊敏大半天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小李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认真完成接下来的学业。获悉翁俊敏的承诺后,不少同事都劝他要考虑后果,甚至还有的说翁俊敏给自己揽了一枚“定时炸弹”。“说实在话,当时我心里也确实有不少的压力,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把孩子带上正路的决心”。采访中,翁俊敏告诉记者。经过一学年的引领和关注,让小李感受到久违的“父爱”和温暖,其不仅变成大家眼中的乖学生,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年7月份,小李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课程。7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的翁俊敏突然接到小李的电话,电话中,小李让翁俊敏到学校大门口一趟,其他的都没有透露半句,同在办公室的同事担心小李因被翁俊敏一年来太严格对他,如今是来“报复”的,于是也在身后跟着一起来到学校大门口。当翁俊敏和同事们来到学校门口,接下来的一幕让在场的老师都始料未及。只见小李手捧着一束鲜花站在校门外,见到翁俊敏后,小李隔着学校的铁门将手中的鲜花递给翁俊敏,并一脸腼腆的向翁俊敏说道:“感谢老师您这一年来的关心和帮助,是您给了我一个机会重新认识自己,让我没有误入歧途”。“我真的没有想到,当初就是想着给孩子一次机会,收到鲜花后,我心里特别地感动,同时也感到很欣慰”。翁俊敏说,为人师表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职责感让我对学生们关爱有余、监管有加、严格有度,有些学生因为年龄、认知等因素,一时间会不理解我们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最后都会懂得我们老师的良苦用心。

采访中,当谈到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个话题时,翁俊敏有其自己的见解。他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帮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的表现自己。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和同学都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问题学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多交流,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学生有烦恼愿意与教师倾诉,教师尽自己所能帮忙他们排忧解难,帮忙他们走出迷茫和困惑。

“通过多年教学工作体验,我深感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很重要,我们教师应该多用心和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学习的技能、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好的育人本职工作。这不仅需要时刻保持满腔的热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倾注更多的耐心、诚心和爱心,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算是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教师”。翁俊敏说。

正是在许多和翁俊敏一样植根基层一线,尽心尽责、教书育人,近年来,秀屿区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该校先后多次获得莆田市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等荣誉。

突出的教学成绩,出色的业务能力,翁俊敏先后被评为省优秀人民教师、省一师一优课优质奖、莆田市优秀班主任、莆田市教坛之星及30次各级各类教学成绩的表彰。

谢颖颖:丹心热血沃新花

 

谢颖颖,莆田第九中学教师。作为一线教师和班主任的谢颖颖把为人师表作为师德修养的关键,率先垂范,引领学生。她对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工作永远充满着热情。从教期间,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她坚持深入课堂,试着走进学生心灵,做到和学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业规划,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谢颖颖坚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课堂重点和难点,遵循教育规律和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师生互动,努力打造有效课堂。课后,她认真批改作业,英语作文本厚厚地堆在面前,她一本本用心地批阅,一句句仔细地斟酌。她珍惜每一次与孩子们交流谈心的机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虽然有时很累很苦,但她却乐此不疲。2020年指导学生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市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在市区举办的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

谢颖颖深知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除了夯实教学基本功,课余时间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勇于探索创新,从而让职业生命充满活力,在教育教学路上不断前行。除教育教学工作外,她注重提升专业水平,不断钻研教材教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技能比赛,参与英语组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活动,主动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教学竞赛。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班主任,谢颖颖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强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特别对后进生要体贴爱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让使之成为掉队的孤雁”。谢颖颖告诉记者。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她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自主组织管理,积极参与活动,逐步形成了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优化了班级的文化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年,谢颖颖所带的高三(1)班学风浓,班风正,凝聚力强,班级各项评比都是优秀,班级连续三年获得校文明班级。班级里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学习氛围,在2022年高考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也先后获得荔城区中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荔城区高中毕业班复习课微课评选获区一等奖,荔城区中学优质课评选获区二等奖。

朱丽丽:用爱浇筑“幸福花”

朱丽丽,1992年出生于美丽的妈祖故里——湄洲岛。作为“90”后的朱丽丽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青春阳光,略带稚嫩的脸庞让人很难相信她竟是幼儿园的“领导”。2019年朱丽丽分配至秀屿区南日浮叶小学,担任浮叶小学附设幼儿园负责人、教师,同时还兼任浮叶小学3-6年级英语教师。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自参加工作以来,朱丽丽始终秉持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朱丽丽坚持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学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自己本身也是海岛人,对海岛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缘分吧!也曾有同学、亲友私下说一个女孩子家,漂洋过海的不方便,建议我换个离家近些的工作,只是我是从心底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海岛的生活、教学等条件相对比较枯燥、薄弱,但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文化知识,我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孩子们快乐成长,学有所成,再苦再累也值得了”。朱丽丽说,从家里到学校,搭车乘船,一路跋涉,一路颠簸,每周一趟的“返家之旅”至少要花5个小时多。舟车劳顿还可以克服,由于海岛交通不便,轮渡航班有限,很多时候还得“看天营运”,遇上起雾或是风高浪急等恶劣天气,轮渡就会停航,只能望洋兴叹。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条件差,很多人不愿意过来,只从小朱老师入校工作以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师资不足等窘境,小朱老师不仅积极进取、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还勇于创新,开辟新教法,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眼中的‘贴心人’和知心姐姐,她所带的班级学习氛围浓,她也深受学生家长的爱戴和好评,作为一个‘90’后的女孩,她身兼多职,确实不容易,但她从不叫苦喊累,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浮叶小学杨校长告诉记者。  

据介绍,自朱丽丽参加工作以来,其所带的班级成绩均列片区前茅,其带领和编排的舞蹈、朗诵等节目也屡获佳绩,其也被评为优秀教师等荣誉。  


莆田侨乡时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作者:翁志鹏、陈山  黄玉堂

编辑:吴芹芹

编审:郑育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