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诈骗意识 学习反诈骗知识 新学期,别让骗子“套路”你

学生认真观看《校园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片。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其中,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2.1%。随着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据了解,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已处置涉及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

文/苏颖 罗双双 图/学校提供

案例

刷单、充值返利类诈骗居多

在我市,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刷单、充值返利类诈骗;二是虚假购物信息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类诈骗;三是冒充熟人、朋友类诈骗;四是网上贷款类诈骗;五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其中刷单、充值返利类诈骗居多。

案例一:初中生小A在QQ群中看到兼职刷单的广告,便添加了广告中的联系人,该联系人将其拉到一兼职群,让其按照步骤去进行刷单返利,小A看到群里很多人都在晒出自己的刷单记录和返利记录,非常心动,于是便根据步骤操作进行刷单,但在要求返利提现时,对方又以刷单记录未更新,要求小A继续刷单才能够返利,小A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二:小学生小C在操作家人手机时,想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一款二手手机。根据卖家的提示信息,小C添加了卖家的微信商量了交易细节,并支付了二手手机的价款800元,但迟迟等不到卖家发货。等到小C再联系卖家时发现自己被拉黑,才意识到被骗。

调查

需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反诈教育

9月5—11日,本报通过在“青苹果校园”“江海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调查问卷,了解江门市中小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2852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80%学生具有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但仍有近两成学生曾通过各种渠道添加过陌生人,超两成学生点开过有关“中奖信息”“免费游戏装备”等来路不明的链接,约一成学生曾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过充值、购物、直接转账等网络交易,这些都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提供条件。

问卷结果还显示,88.53%学生接受过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宣传教育,超八成学生通过警方宣传警示、学校宣传教育、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等渠道获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

据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欧阳雪介绍,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蓬江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增强未成年人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的宣传工作,如开展“送法进校园”系列活动,设置“流动法律图书角”,以及制作未成年人反诈知识小册子等。

近年来,江门市各学校也积极开展校园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近日,各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公安厅联合拍摄的《校园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片,对学生提高反诈骗意识、提高识诈反诈能力有积极意义。“每学年,学校都会给家长、学生发放《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一封信》,并签订承诺书,通过明确双方义务和责任,加强家校共育的效果。同时,每学期组织家长进行一次网络安全主题会议,通过了解网络电信诈骗案例,拓宽家长的网络安全视野,提升反诈骗安全意识,更好地促进自身对子女安全教育。”江海区新民小学副校长区澎安说。

支招

预防诈骗要做到“五不一要”

如何切实预防中小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欧阳雪建议广大中小学生要做到“五不一要”:一是兼职赚钱不贪心。千万不要认为天上会掉馅饼。刷单、刷信誉、租借微信号、免费送游戏装备广告这类看似能“轻松”赚钱的往往都是诈骗。二是陌生账户不转账。涉及到自己要充值、垫付、预交费用的操作步骤,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真伪。三是不明身份不轻信。遇到手机、网络中的“熟人”求帮忙、“亲戚”求助、“老师”拉群的情况,一定要告知家长,并核实身份。四是陌生链接不点击。“中奖”“消费促销”等来路不明的链接,一定不要随便点击,交给家长来识别是最稳妥的操作。五是没做坏事不害怕。牢记公检法人员不会电话办案,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发链接、发信息。“一要”是遇到诈骗要报警。感觉自己正在被骗或者已经被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除了学生自身要提高防诈骗意识和积极学习各种反诈小知识,欧阳雪还建议学生家长要耐心教导、科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网络,不要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告诉孩子在接触手机、网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还要增进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让孩子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向父母寻求帮助;最后,做好家长的个人信息保护,给孩子的微信、支付宝绑定的支付账号、支付密码要严格保密,设置免密支付限额,定期查看使用信息,发现大额资金被刷出时要及时核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