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槟榔的瘾:从东汉到现在,从产业到戒断

近日,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终年36岁。朋友在悼念他时说:“愿他一路走好,愿他在另外一个世界,再没有槟榔,没有痛苦,没有癌症。”

一颗槟榔的瘾

一颗小青果,一嚼两千年。

在中国,槟榔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记录了嚼食槟榔的方法。南北朝诗人沈约在《咏竹槟榔盘诗》中写道“荐羞虽百品,所贵浮天实”;唐代诗人李白更是直言“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槟榔是热带植物,那些高高的槟榔树主要种植于海南、云南、福建和台湾,湖南不在其列,却是实打实的槟榔消费大省。

湖南人有多爱槟榔?在湖南,只要能买到水的地方,就一定能买到槟榔,烟酒的覆盖率都不及它。狭小的候车大厅里的红色门头、五金店和洗车店的柜台一角、出租车司机和大货车司机的随身衣兜、商场前推车贩卖水果的商贩嘴中,槟榔已融入到了市井生活的每一处。

早在2020年7月,岳阳交警还曾接到网友举报,有两台公交车在南津港大堤马路中间停车占道递槟榔。事后,岳阳交警南湖大队对公交公司和相关负责人、驾驶员约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中道路交通法》相关规定,民警依法对驾驶员周某、刘某作出批评教育,并各罚款200元的处罚。

槟榔吃起来究竟是什么感觉?售卖点广泛、相对低廉的价格、地域性的社交文化,降低了槟榔的获得门槛,让很多人都有机会“试一试”。有初尝者说刚开始感觉像是在嚼一堆细小木棍,没一会便浑身发麻、头皮发胀,喉咙里像被塞了一把干草,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脖子像被掐住一般喘不上气,在床上躺了半天,心跳快到要爆炸。

一般而言,人生第一次吃槟榔的体验并不会多好,可能会头晕呕吐、多尿、昏睡、惊厥等,但如果在周围人“第一次这样很正常”的劝说下多试几次,就会逐渐适应并上瘾,直到开始出现即使有口腔溃疡也忍不住继续嚼食槟榔、在禁止嚼槟榔的场合感到焦虑、难受、疲乏等戒断症状……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配酒,越喝越久。”槟榔和尼古丁、酒精、咖啡因一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成瘾物。可偏偏“槟榔配烟酒”,也是很多槟榔爱好者的标配。对于那些爱嚼槟榔的人来说,嚼槟榔就和嚼口香糖一样带劲,也像呼吸一样成为了“无意识”的习惯,打游戏时吃,工作时吃,无聊时更要吃。有老主顾津津有味地介绍,“槟榔细细嚼来蛮香的”。带有纤维组织的外壳在食用者的口腔里被不断碾压、咀嚼,直至果子里包裹的味道稀释到最后一刻,一颗槟榔便算“嚼”完了。哪些果子品质要比其他同价位牌子高出一个档次,闻起来有点甜香味,嚼起来果浆感很足,吃起来味道很“正”,哪些“一嚼就成渣了”,这些吃槟榔的老手们讲起来条分缕析、头头是道。

狂奔的槟榔产业

梳理湖南槟榔近三十年产业史,一面是陷入舆论风暴,一面是产业疾驰狂奔。

“早些年街边还有五毛、一元的槟榔,现在找不到了,基本都是袋装槟榔,价格在每包20元至100元不等。”据当地人介绍,果子的成色决定了价格,条理清晰、纹路顺直的槟榔咬起来不会有太多渣滓,故而卖得更贵。

1995年成立的宾之郎,是第一家以公司化运作的槟榔企业。在湘潭经开区投资超4.5亿元,占地面积200多亩,集生产、科研于一体。

近20年来,槟榔食品生产早已摆脱过去的小作坊或前店后厂式的粗放经营,逐步迈向现代化生产。宾之郎、皇爷、口味王、胖哥、小龙王、伍子醉、和畅等七大龙头企业,都建有规模化的工厂,这七家产值占据整个行业90%以上。

2017年到2019年,槟榔行业的头部品牌——口味王,连续三年独家冠名湖南卫视春晚。投放电视节目的效果显著,口味王槟榔2017年整体销售额同比上涨了78%。

与此同时,随着槟榔“上瘾”、“致癌”等大众质疑的增多,不少商家改头换面,主打“养生”“不伤口”等概念的枸杞槟榔、芝麻槟榔、葡萄干槟榔应运而生。

2021年,湘潭铺子的广告植入出现在了第五季《吐槽大会》的节目中,宣传的“枸杞槟榔”搭上了养生的话题。

甚至有槟榔企业将槟榔包装成健康食品。2021年,萍乡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枸杞槟榔包装袋上印有“益生菌”字样,被当地市场监管局发现并罚款20万元。

2021年8月,我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发布了一条郑重提醒:请中国同胞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以免违反当地法律身陷囹圄。

根据土耳其法律,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因具有致幻性而被认定为毒品。

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指出,广电总局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可是对于经销商来说,槟榔的吸引力依旧很大。如今,在网络平台搜索槟榔加盟信息,总投资在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皇味槟榔官方加盟信息显示,在四线城市一个80平方米的专卖店店,总投资约为22万元,一年就可以获利26.16万元。根据“榔的传人”提供的代理价目表,出厂价最高的精致系列槟榔每包19.2元,县级经销商价格是10.3元,终端零售价是30元,利润将近一半。

嚼出来的口腔癌

对健康的致命影响终归引爆槟榔话题。

早在2018年就有一家医院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纪录片《被反噬的人生——槟榔致癌调查》中讲述了湖南肿瘤医院的不少吃槟榔得口腔癌患者们为了保命不得不选择割去舌头、切掉牙床等治疗方式,更有甚者还需要“割脸”求生。

在《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中,一位43岁的口腔癌患者,切掉了他的左脸下颚、左牙床和淋巴。嘴巴再也合不上,牙齿只能裸露在外,左脸陷了下去。术后左眼神经被压迫,接受采访时已彻底失明。他一度不敢照镜子,本以为这已是人生的最低谷。结果两年后,病情复发,他再度住进了肿瘤病房。

面对即将到来的悲剧,我们还有机会让它不发生。在真正转变为口腔癌之前,有一个癌前病变判断的窗口期,就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如果能够早早戒断槟榔,且积极配合治疗,我们真的能从悬崖边上拉回一条人命。

自小生活在湖南,有20年槟榔咀嚼史的张先生下决心戒掉槟榔,他总结了五点原因。其一,槟榔会造成牙齿磨损,长期嚼食,牙齿越来越薄,冷热酸甜都会感觉牙痛。其二,槟榔损害口腔黏膜,造成各种口腔溃疡。其三,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让人心跳加速、兴奋不己,成瘾后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其四,槟榔在2017已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列为一级致癌物,和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有明显的关系。其五,经济上给人造成巨额损失,一包槟榔均价50元,每天两包就是100元,一个月3000元,一年3.6万元,在湖南一些小城市都够房贷了。如此重负,常吃槟榔,容易变穷。

综上所述,张先生说,他已买好口香糖,代替咀嚼,走出戒槟榔的第一步。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沙斯媛 综合微博网友、中国新闻网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