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沿线航运焕发新活力——莆田市口岸部门全力护航莆田港畅通海上通道

作为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莆田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热土,已和4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港口实现通航。

8月底的一天,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负责人姚瑶早早驱车,直奔东吴港区国投9号泊位,巡查在港卸载6万多吨煤炭的巴拿马籍“和帆”号货轮。

东吴港区东1东2号两个深水泊位总投资22亿多元,年设计吞吐量逾1000万吨,为沿海地区快速增长的大宗散货原材料需求提供服务。今年以来,东吴港区进口煤炭已突破100万吨。

眼下,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正在崛起。该港口是东南沿海最大的铁矿码头,作为国际大宗散货枢纽港和国际混矿中心,能满足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石船舶常态化接卸。上半年,港口铁矿石吞吐量突破660万吨。

滩涂上一座座现代化码头相继崛起。国内最大硫酸出口基地、中央粮库等重大项目企业在莆田港周边布局。去年,莆田港口年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重点民生能源液化天然气吞吐量近40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一带一路’是个好机遇,真正带动了合作共赢。”莆田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经理卓金云介绍,莆田港承载着“海丝”记忆,在边检、海事、海关等口岸部门全力护航下,“海丝”沿线航运发展越来越好。莆田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严防疫情输入,24小时“屯兵”港区前沿,实行闭环勤务,构建“马上就办”服务体系,推行船舶查验“一船一策”精细化保障,全力畅通海上通道(如图)。

据悉,今年,莆田市全面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规则,与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实现15%以上高速增长。1-7月份,莆田市转口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124%,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1.5个百分点。

(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吴伟锋 通讯员:吴志 文/图 编辑:许亦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