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香,颐和园品茗赏花正当时

一年一度的“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

目前正在颐和园展出

今年共展出170盆盆栽桂花

其中包括62盆园藏百年古桂

主要展陈在东宫门与仁寿殿景区

供游人鉴赏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桂花是一种集绿化、美化、香化功能于一体,观赏和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在中国有着长达2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深受我国人民喜爱,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花之一。

颐和园在保护桂花原有风貌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使之弥古愈香、推陈出新,终而世代遗传、永续利用。

颐和园的盆栽桂花始于清朝王府,后几经周折,落户颐和园,已有百年历史。同时颐和园桂花已经形成了从栽培历史,到引种驯化、花期调控、经济价值及艺术造型等一整套的桂花文化,桂花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桂花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每年金秋时节大量游人都会慕名而来。

目前,颐和园盆栽桂花有35品种,将近1300,其中金桂、银桂、四季桂、日香桂数量最多,百年以上古桂72盆。百年古桂以丹桂为主。室内养护场地为温室大棚,面积共计3600平方米,室外养护面积共计7200平方米

对珍贵的72株百年古桂,颐和园做了大量的养护和展示工作,建立了颐和园百年古桂的养护和应用档案,记录每棵古桂的情况;用佩戴标牌和创作大型盆景的方式提高古桂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古桂、关心古桂。

作为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植物体系极为丰富,其中桂花的栽培历史由来已久。颐和园现有的大型植盆桂花来源于清宫遗存。据档案记载,民国十七年(1928年)清室办事处经理颐和园事务所移交的盆花清册上列有大桂花120盆、小桂花110盆,共计230盆,占移交全部盆花之半,为数目最多的花卉,其中有金桂、银桂、砂桂三个品种。

为弘扬传统文化,颐和园从2002年开始举办“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至今已是第二十一届。“颐和秋韵”也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盆栽桂花展览。

“颐式生活”延续新中式美学

为了增添赏桂的仪式感,颐和园西边两处文化商业空间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为延清赏楼茶社、澄怀阁茶社,以弥补颐和园西北部商业配套服务的短板。

在保护古建安全和尊重古建文脉的原则下,两处商业空间的打造延续了颐和园独具特色的“颐式生活”新中式美学,既凸显店铺建筑之美,又强化场景之美。

延清赏楼

位于万寿山西部山脚下,是一座两层小楼。它曾经是帝王妃嫔们观赏河西美景的场所。现在的延清赏楼融合茶文化打造成为新中式茶文化体验空间。游客可以在幽幽桂花香中,在中式饮茶环境中品茗“打卡”,体验太平猴魁茶的非遗文化,享受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

澄怀阁

位于小西泠岛北端,为一处清雅的二层楼阁。阁楼闹中取静,游客可凭窗眺望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与层峦叠嶂的西山群峰。“澄怀”有清心、静心之意,取自道家的“澄怀观道”,见于《隐逸传上·宗少文》:“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澄怀阁茶社主打宫廷茶文化,借鉴了宫廷的花茶、果茶配方,采用秘制原料,精心制作。热爱茶文化的游客可前来体验赏茶、品茶、鉴茶的风雅之趣。

2021年,颐和园开放了9处文化商业空间,其中两处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陆续开放5处新文创空间,分别为延清赏楼茶社、澄怀阁茶社、宿云檐冷饮店与石舫文创店、谐趣园引镜茶饮店,年底计划再开放5处。

错峰赏花 注意防疫

现在正值桂花的最佳观赏期。一天之中,清晨和傍晚桂花香气相对更为浓郁,建议专程赏桂花的游客错峰游览。桂花的展摆将持续到国庆假日之后。

根据桂花自身具有二次花期的特点,结合天气状况,经过园艺技师的花期调控,今年桂花的二次花期大约在国庆假日前后。错过中秋赏花的游客可关注颐和园官方微博,了解桂花二次花期的情况,不负今年的桂花之约。

温馨提示,游览颐和园需要提前预约,进入园区请遵守公园的防疫规定。除了错峰游览,同时建议错区域游览,颐和园西部的水操学堂内正在举办精品盆景展,耕织图景区周边的宿根花卉也正值观赏期,游客可选择西门与北如意门入园游览。

记者 | 景天

编辑 | 李惠

审核 | 孙瑞霞 魏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