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一线,穿越火线的“装甲侠”


“小曹,你来帮我看看这个。”“那边那位老人,你过去看看什么情况?”“曹叔叔,您快看看我包的月饼好看吗?”,他一把抱起这个只有5岁的彝族小姑娘,说道:“这么漂亮的月饼啊,一定很好吃”……眼前的这一幕发生在曹钰龙身边。

曹钰龙,汉源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反恐中队中队长,9月10日中秋节是他驰援石棉的第三天。三天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在安置点上的角角落落。

问起为什么要来到灾区,他说“没想那么多,只觉得石棉离我们很近,受灾又严重,我是警察也是老兵,只想着自己能做什么,就过来了。”

9月5日12时52分,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石棉县平日里的宁静。也打碎了多少家庭的圆满,一时间,道路阻断、通讯中断、房屋坍塌、山体滑坡,遇难人数不断上升,揪动着千万人的心,也颤动着这个29岁的铁血青年的心,从小就对军警职业羡慕有加,大学时候毅然踏上从军路,两年的军旅生涯奠定了他来自骨子里的为民情怀。


9月7日,特巡警大队接到上级指令需要调派装甲车到石棉王岗坪支援,连续在“135快反点”执勤四天的曹钰龙来不及告别妻子,匆匆收拾行李与驾驶员高建超驾驶装甲车奔赴石棉。“从王岗坪前往草科乡的道路还未抢通,并且沿途落石严重,普通车辆行进危险性较大,装甲车视野狭隘,我和高建超一起去。必要时候,我还能操作无人机查看灾情。”就这样曹钰龙作为装甲车驾驶员高建超的“第三只眼”及无人机操作员匆忙赶到石棉县,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

到达王岗坪的第二日,也就是9月8日上午,通往“孤岛”草科乡的道路抢通,装甲车第一时间接到任务:用装甲车往草科乡运送物资。搭载一车救灾帐篷的装甲车颤颤巍巍行驶在一边落石,一边悬崖的山路上,临时抢通的道路恰好比装甲车宽了一点,坐在副驾驶的曹钰龙,既要观察山上落石,还要时刻注意装甲车右翼轮胎与悬崖的距离。“一定要保持高度紧张,保证物资能安全送到草科。”曹钰龙如是说道,但事后仍对路途的凶险忐忑不已。此后几天,曹钰龙来来往往在这条路线上,虽说是装甲车,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好,但也害怕路基坍塌,稍有不慎就是人车无返。


记不清是第几趟往返,他送完物资驾车返回王岗坪的途中,眼看头顶的落石砸下来,自己慌了神。“砰”石块打在车头上,又反弹起来,当场把辅助后视镜砸碎了,自己转眼看另一边后视镜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另一边后视镜也不在了,对于视野本就狭隘的装甲车,这无疑给驾驶员高建超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曹钰龙这“第三只眼”就更加重要,很多时候甚至要打开车门,挂在车外为高建超观察地形。最终还是安全抵达王岗坪营区,停车检查车辆,发现不仅两边辅助后视镜没了,胎也扎了。


似乎是心灵感应,“今天是什么任务,自己注意安全”妻子及时发来的一条短信,瞬间脆弱了他坚强的心。打起精神,抓紧时间对装甲车进行排障,让装甲车能够更快地执行下一个任务。

深夜,借着帐篷里的灯光,他才有时间和妻子通起了视频电话:

“在家一定照顾好自己,这段时间陪不了你,你们安全我就有干劲,你可是两个人。”妻子已经怀孕4个月,是奋斗在汉源县公安局一线的一名辅警,两人老家都在外地,身边没有亲人,在家时自己每天照顾妻子,来到灾区这份牵挂一天深过一天。

县局考虑到曹钰龙的特殊情况,决定在中秋节来临之前,让他换防。当和曹钰龙的妻子说明情况后,作为警察、警嫂,她发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回绝”信:


灾难面前舍小家顾大家,两个青年警察夫妻爱心支援,相互成全,用温暖驱散了一份阴霾,送来了一份温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