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物腾腾在临沂带你看第十一届山东省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

这个笑容可掬、身穿民族盛装张开翅膀的卡通形象,是第十一届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吉祥物“腾腾”。它以东夷文化凤图腾为设计原型,黄色山脉纹样与绿色吉祥纹样寓意蒙山沂水,代表本届运动会在临沂举办。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了运动员们神采飞扬、龙腾虎跃、蓄势待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届运动会设置了10个竞赛项目,分别为珍珠球、蹴球、毽球、射弩、陀螺、押加、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民族健身操。让我们跟随腾腾的演示,一起了解各个竞赛项目吧!

珍珠球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满语“尼楚赫”,由满族先人采珍珠的劳动演变而来。珍珠球在水区的运动与篮球、手球运动有一定的共性,而在封锁区持拍防守队员又具有足球守门员和排球拦网队员的特点。


蹴球

 

蹴球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是我国古代蹴鞠运动的一种形式。蹴鞠原有二十五法,踢石球只是其中一法而已。踢的方法是先用脚尖踩住球,然后用力向前踹,以击中对方为胜。踢石球均是用脚底“踹”球,不是我们看到的类似足球运动的踢球。


毽球

 

毽球从中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我国民间踢毽起源于汉代,盛于六朝、隋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毽球在花毽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


射弩

 

因为弩击发无声,射击的精确度高,并且可以就地取材、制作简单,既可以用来射鱼,也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苗族的男子几乎人人都会备弩箭,自幼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后期广泛用于军队征战。射弩运动不仅在苗族人民中十分盛行,僳僳族、苦聪人、黎族人也都有射弩的传统。


陀螺

 

陀螺,又叫“打陀螺”“打老牛”,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陀螺形状各异、玩法多样,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福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泛流传。该比赛项目为两队在比赛场地上,从守方旋放陀螺开始,由攻方将自己的陀螺抛掷,击打守方陀螺,将守方陀螺击出比赛场区或比守方陀螺在比赛场区内旋转的时间更长。比赛只计攻方得分,以当场比赛的累计得分决定该场胜负,得分多的队为获胜队。


押加

 

押加是一种趴着拔河的体育项目,由两名比赛者分别趴在场地两端,二人的脖子上套上同一根长绸布,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拉爬,拉过指定区域者即为胜出。押加在藏族地区最为流行,藏族人民将大象视为吉祥之物,因此这项运动也叫做“藏式拔河”“大象拔河”。


板鞋竞速

 

板鞋是用两块木板制成的木板拖鞋,称之为“板鞋”,通常称“木屐”。板鞋竞速的主要特点是运动时步调一致,行走灵活,协调自然,民间传统的三人板鞋竞技内容包括集体舞、 板鞋秧歌舞、板鞋拳术等。


少数民族武术

 

我国少数民族武术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狩猎或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少数民族武术的比赛项目包括拳术、器械、对练三种,根据比赛人数和性别,分为个人和集体项目,男子组和女子组进行比赛。


民族式摔跤

 

摔跤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摔跤的雏形——角力。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自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是元老级的竞赛项目,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 


民族健身操

 

民族健身操将民间传统健身活动中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特点的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新颖的编排设计,徒手或运用器械与身体运动巧妙结合,挖掘富有创意性民族特色和亮点的动作元素,挖掘多元健身文化内涵和精华,创新和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项目介绍综合自网络)

临报融媒记者 李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