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三小:弘扬剪纸艺术,推进教育“妙剪生花”

一张红宣纸,一把金剪刀,经过孩子们的巧手,或线条明快,或细腻入微,或层叠错落,散发着光芒的党徽、宏伟的天安门、壮丽的山河……一幅幅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日前,记者走进荔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探访这所学校通过开展剪纸文化特色课程推进教育“妙剪生花”的故事。

办出特色100%普及剪纸艺术

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荔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剪纸社团负责人叶少洪介绍,学校创办于2009年8月,建校伊始,就确定以剪纸文化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经过几年实践,学校开发了《剪纸课程》一套两册的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使用,每周开设1节课,学生参与率达到100%,让学生能掌握基础的剪纸技艺。

喜欢剪纸的叶少洪是个剪纸迷,在他的影响下,学校越来越多老师加入剪纸队伍中。“目前,全校会剪纸技艺的老师有20多位,从学生中选拔对剪纸感兴趣的一部分同学,分别成立‘金剪刀’师生剪纸社团,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进行创作,让师生将兴趣变为特长。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剪纸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据介绍,“金剪刀”师生剪纸社团一周开设一次,一次2个小时,剪纸主题涉及华夏文明、四大名著、廉政教育、家风家训、家乡俗趣、民族服饰、名人肖像等等。

办出水平小剪刀剪出大成就

走进金剪刀剪纸社团,红砖墙、原木桌,古色古香的环境让人不自觉沉浸在安静的剪纸氛围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专注在手中的一纸一剪中。近期,社团的主题的是“喜迎二十大”,六年五班的俞林悦同学剪的是一幅“祖国地图”作品,经过设计临摹、起稿、剪刻等步骤,已经完成八九分,比巴掌大点的作品里凝聚着小作者对内容的思考和剪纸技艺的掌控力。

“我们会根据不同主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启发了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叶少洪介绍,近年来,学习把爱国主义教育、廉洁教育、品德养成等融入日常剪纸活动中,拓展了学校育人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应。

几年来,“金剪刀”剪纸社团不断创新发展,创作出许多精美的剪纸作品,对校园整体环境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使校园中充满了浓郁的剪纸氛围,同时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2012年,荔城区纪监委将学校确立为“廉政文化进校园”试点校,在纪监委的指导下,学校已在社会上开办了多场次的剪纸作品展,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2017年6月,学校《唐风诗苑--剪纸艺术》校本课程被市教育局授为“莆田市教学成果奖”;2019年1月,学校《剪纸艺术》校本课程被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评为“福建省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 此外,学校常年举办各类作品展览,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现场剪纸比赛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艺术节作品展览及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将剪纸艺术进社区、养老院等,融美育德育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今,“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方寸之间”剪纸艺术已成为荔城区第三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实践的一张亮丽名片。踏进荔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校园、教室、楼道随处可见师生的剪纸作品,处处能够感受到剪纸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处处充满着浓郁的教书育人氛围,也真正将“非遗进校园活动”落到了实处。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记者:林爱玲 通讯员:何晋生 编辑:许亦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