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也不敢缺 编程课走进乡村学校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朱浩天 通讯员 任彬彬)34岁的梁鹏大学专业是电子商务,毕业后在大城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当过“码农”,但他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如今,梁鹏已经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都乡道虎壁中心小学做了9年信息技术老师。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九年制学校的王建鹏,是一个数学教师。有着10多年教学经验的他,如今摇身一变,走上编程教学的道路。

  2011年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孙浩然选择到天津市北辰区温家房子小学,成为一名乡村信息科技老师。2015年年初,他在学校创立了趣味编程与智能制造兴趣小组;2017年,从三年级起开设编程课。

  从互联网大厂到学校课堂,编程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数字化工具;从城市到乡村,信息科技在乡村学校发芽。在这股时代浪潮中,信息技术老师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正在成为乡村孩子了解人工智能和未来世界的引路人。

  硬件跟不上,编程还是可以慢慢搞起来的

  入职后,孙浩然才发现,自己是温家房子小学的第一位专职信息技术老师,之前的信息课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自己看电脑玩”。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他当仁不让地扛起了信息技术的大旗。

  2013年刚回来时,乡村小学连电脑都没有,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梁鹏只能兼教科学;2015年,在政策扶持下学校有了电脑,梁鹏开始办编程社团。

  “那年组织科学老师去北京参观,看到北京的学校的科创项目,有编程、无人机……我就想,我们乡村小学硬件跟不上,但编程还是可以慢慢搞起来的。”梁鹏先从编程社团做起,每周三下午一小时,全校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

  2019年,甘肃举办了一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里面有一项青少年编程的项目。“青少年竟然还能编程!”王建鹏产生了自学编程的念头并付诸实践,当时他的孩子总是在一旁围观,他索性带着孩子一起学。渐渐地,在乡村学校开编程课的想法应运而生。

  把编程的课堂还给学生

  将设想落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乡村学校教授编程同样如此。

  在梁鹏的努力下,从2017年开始,编程课从社团活动正式成为学校课程,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每周一节。在乡村小学,电脑属于贵重物品,学生一开始都不敢碰电脑,怕碰坏了。梁鹏在编程课的第一课就是反复告诉孩子们,“电脑正常使用是不会坏的”“鼠标点一点没事的”……

  “如果你了解科创类的产品,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硬件特别耗钱的东西,乡村小学和学生家庭确实负担不起。所以我就想找一些免费的东西。”就这样,梁鹏发现了“编程猫”——为青少年提供线上线下编程教育的编程工具平台。

  很快,编程成为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不能缺课,如果今天这节编程课落了,那一个班30多个学生会轮着问你一遍,啥时候补。”梁鹏说,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编程工具创作编程作品,学习一定时间后就可以参加编程赛事及考试。

  使用编程猫教学的,还有王建鹏,他和四位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编程课团队。当他们从三年级开始进行编程教学时,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不会切换中英文、不会保存、不会登录账号……几乎每隔十分钟,就有一个孩子举手求助,五个老师同时上阵才能搞定。

长城镇九年制学校的编程课堂。

  在编程平台上,老师可以批量为学生创建账号,学生能够在线保存作品。王建鹏可以在后台看到学生的作品,并进行批阅。此外,平台上还有很多在线课程,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带着问题再听老师去讲,效果更好。”孙浩然说。

  公益编程教育助力孩子成长

  在孙浩然看来,编程不仅是一项技术手段,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思考的能力。目前,他正研究编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由他作为负责人的课题《小学高年级编程教学计算思维建立的研究》已被列为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期重点课题之一。

孙浩然在课堂教学中。

  孙浩然记得,有一个学生曾经设计了一款类似于智能家居的程序。“我问他,你为什么想编写这样一个东西。学生说,他平时很不开心。因为他的爸爸工作常常半夜才回,早上很早又去上班,而妈妈每天做家务,很辛苦。”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更成熟懂事一些。”孙浩然认为,教育虽然教知识,但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孩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会让学生编写程序之前,说出程序的意义。

  梁鹏认为,编程对孩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我教100个学生,可能最后只有1个学生走竞赛,但其他99个也在心里埋下了种子。他们将来有机会选择专业或者人生方向时,想到这段经历,也许就多了一种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