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每3秒就有1人患此病!家人有这些表现要注意......

您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做菜刚放了盐却不记得

忘记朋友、家人的名字

出门了

却不记得家在哪里

……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觉得没意思

这很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

2022年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己知彼 早防早智”。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做到“知彼知己,早防早智”。

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数据,世界上每3秒钟,就有一个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该病不能被完全治愈,但可在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干预以减缓病情的发展进程。

出门了忘记带钥匙

有时做饭烧水忘了关火……

2年前,70岁的李阿姨(化名)开始出现丢三落四、说前忘后的情况。有时出门了忘记带钥匙,有时出去买菜忘了带菜回来,有时做饭烧水忘了关火……

儿女不让她做家务,李阿姨就开始发脾气,质问儿女是不是嫌自己老了?东西找不到了还会打骂家人。白天打瞌睡多,晚上不睡觉,反复起床上厕所、洗漱。慢慢地,家人听不懂她在说什么,甚至有一天,李阿姨迷路了……

第二天儿女陪同李阿姨到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心里也有点数,李阿姨大概“老年痴呆”了。

果然,廖峥娈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问诊,完善认知、情绪相关量表检查以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确认李阿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所幸发现得早,通过药物结合改善认知的物理治疗,李阿姨的作息渐渐正常,情绪恢复平稳,能和子女进行简单的交流,认知功能虽然不能完全恢复成病前的状态,但可以有效地“踩住刹车”,延缓认知功能减退的速度。

阿尔茨海默病的10个早期症状

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主要风险因素,此外还有12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空气污染、颅脑损伤、缺乏社交、教育程度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听力损伤等。

我们总有一天会老,怎么知道是否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呢?如果出现以下10个早期症状,一定要小心了,建议及时到医院行相关检查辅助诊断。

1、记忆力衰退,特别是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情;

2、难以执行熟悉的活动,如看书、手工以及一些家务活;

3、说话辞不达意,有点颠三倒四,想说的事情表述不清楚;

4、对时间和地点容易混淆,出门会迷路,不知道现在星期几,甚至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5、判断力减退,不能正确算出一些计算题;

6、未能按时处理事务;

7、把物品放错地方,如把蔬菜放在衣柜里,洗好的餐具放在冰箱里;

8、情绪、行为异常,有时情感脆弱,一点小事也会哭泣,有时易激惹,一点小事发脾气;

9、理解视觉和空间讯息出现困难,分辨不清红绿灯,物品的远近,大小不能判断;

10、变得孤僻,不愿去参加朋友或者家里的聚会。

阿尔茨海默病能治疗吗?

阿尔茨海默病无药可治,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治疗?

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绝非无药可治,虽然目前还无法根治,但早期通过合理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起到改善症状,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记忆和注意力,改善情绪和睡眠,减轻精神病性症状等。通过针对记忆、语言、思维、定向能力进行认知训练;改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能力及工具使用能力训练等非药物治疗,可增加患者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增加智能训练,减少认知问题和异常行为问题。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认知康复训练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认知规范量表评估、疾病生物标志物筛查。这里有六个预防方式请收好哦:坚持锻炼身体;减少糖、油、盐的摄入量;戒烟限酒;勤动脑;经常活动手指;保护听力、避免肥胖,积极应对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商报记者/每满记者  冯双  

值班编辑:陈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