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思政课教师要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

日期: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收集编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择一事终一生,一生只为一事来。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坚守讲台潜心育人,以“一辈子”的量变推动转化办成“一件事”的质变,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燃灯者”,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用心、用情、用爱肩负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

石可破也,不可夺坚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内在蕴含着坚定理想、坚守信仰的精神追求。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常修常炼、常悟常新、常思常践,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必先知之而又信之,信之而又行之。

一要从思想理论上正本清源,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足功夫,老老实实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信仰者、宣讲者和捍卫者。思想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基础,政治上的坚定坚守源自思想理论上的清醒笃定。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钻进去“学”、沉下去“思”,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挖掘问题、研判问题和解决问题。自觉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改造主观世界,学深悟透其中的内涵意蕴、精髓要义、理论实质和实践要求,在与时俱进中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而在内心深处持续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要在育人实践中固本培元,理直气壮开好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思政课教师身处教育一线,要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的原则底线和职业本质要求,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线上线下一致。面对错误的言论和模糊的认识,要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去回击,用透彻的学理分析阐释去回应,为学生持续提供理论武装、释疑解惑、启智润心的精准供给,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并在这一过程中将信仰信念信心真正锻造成为一生成长的烈火真金。

为人师者,情怀至深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内在蕴含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深厚情感。内心的情感情怀是一种强大的感性力量。对远大事业始终葆有至真至深的情感情怀,在此之中持续投注热情激情、投入时间精力,在内心深处厚植自我驱动力,便能不断发挥和调动主观能动性,释放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怀深厚的思政课教师必然能够立足更高的层面和达致更高的境界来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有温情的课。

一要涵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无法割舍的家国情怀蕴含着深刻的家国责任、充盈着深沉的家国担当,让中华民族在千百年历史实践中始终充满发展韧劲。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始终关注国际风云、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民生,将家国情怀有机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中。

二要涵养育人情怀。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播种信仰信念、传授知识技能、引领躬身践行的使命,深沉的育人情怀体现在立德树人、立身从教的教育信仰之中。思政课教师要以职业行为准则作为价值标尺,以教育家精神作为职业引航,做到心在课堂、心在教书、心在育人,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执着坚守投入到上好每一堂思政课中,真正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

三要涵养仁爱情怀。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用一生去耕耘。好老师应该是人师与经师的统一,没有爱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广大学子正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正需要细致教导、精心栽培和包容宽容,正需要教师始终饱含一颗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用爱培育爱、传播爱,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主动贴近学生、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不断将仁爱情怀融化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内在蕴含着扬鞭奋蹄、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在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如果不专注进行知识再生产、技能再锻造、观念再更新,就会很快落后于实践发展的要求。思政课是一门“时、度、效”统一的课程,需要靠严谨的逻辑来论证,必然要求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能“新瓶装旧酒”“总是老一套”“换汤不换药”。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炼就思政课教师树人育人的“硬实力”,学而不倦、追求卓越是“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基石。

一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自觉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始终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紧迫感。要跨出“舒适圈”、走出“同温层”,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坚持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力戒心浮气躁、消极躺平、浅尝辄止,始终保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清醒认识。

二要始终聚焦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责主业,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需求导向,力求在政治站位高度、理论研究深度和视野格局广度上不断开拓新境界,逐步化解能力水平与时代进步、工作需要之间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匹配等问题。要打牢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功底,吃透课程教材、悟透理论精髓,不断学习领会新知识、新理论和新论断,与时俱进地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习研究。

三要紧扣时代脉搏、追踪学科前沿、扩充知识储备,紧紧跟随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拓展“讲道理”的内涵外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前沿内容,以学理明思想、用学术讲政治,力图对各种问题进行追根究底的理论澄清和针对性的阐释回应,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四要集中精力深钻细研思政课教育教学,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准教育规律,探索教学新思路、丰富教学新手段、掌握教学新工具。要始终聚焦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难题和热点问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钻研中不断增进本领、增长才干、增强素质,具备过硬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成长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作者:杨建义,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林文俊,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




相关阅读

  •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师生关系

  • 传统学校教育逻辑的基点,是基于具有知识权威性的教师和接受知识传授的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共存共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管理
  • “五育并举”校校行

  • 近日,秭归教研中心在城区及磨坪、梅家河、九畹溪、归州、水田坝等学校开展“五育并举”校校行活动。‍活动中听评课、访谈师生,查看教师备教批辅研及教学设施、教育教学管理等
  • 行走的思政课:在二里头感受中华文脉

  • 思政课教学现场。偃师区教育体育局供图乳钉纹铜爵。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供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郝 源摄  眼下,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小麦迎来收获季。在麦
  • 厚植红色基因 推进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

  •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涵盖不同历史阶段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红色文化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是思政教育的重
  • 教师课堂发表不当言论,学校通报

  • 5月27日,绍兴市第一中学发布情况通报:5月26日,网传我校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徐某在课堂上发表与教师形象不符的言论。经调查,该教师存在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的现象,违反了《新时代中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思政课教师要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

  • 择一事终一生,一生只为一事来。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坚守讲台潜心育人,以“一辈子”的量变推动转化办成“一件事”
  • 厦门今起新增2条公交线路 另有两条线路调整

  • 厦门日报记者从厦门公交集团获悉,6月1日起,新增社区公交402路、426路,调整31路、810路。新增的社区公交402路,往返前埔公交场站与源泉山庄C区。厦门公交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 绍兴砸20亿元“以旧换新”,都流向哪里?

  • 潮新闻 记者 金汉青工厂设备老旧,产能受限;家中电器老旧,问题频发;汽车车龄太长,维修频繁……碰到这些问题怎么办?以旧换新。近日,绍兴市公布了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
  • 从白茶之乡到白茶原,“一片叶子”有了新故事

  • 潮新闻 记者 叶诗蕾 通讯员 李妍 章婧“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漫步安吉县溪龙乡,满目苍翠。溪龙是安吉白茶核心产区,从种茶致富到捐苗帮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