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医话丨“贵人语迟?”需警惕儿童迟发性听力下降(二)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开栏语

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贵人语迟”原本是一个谚语,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学而》。本义是指贵人不轻易发言。释义是指小孩说话晚,亦指人不善言谈。

原文: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

译文:尊贵的人往往在最后才开口发言,这样的人对在行动上很敏捷,在语言上却显得很笨拙。

上一期儿童语迟的话题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门诊很多家长来问“我孩子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的啊!为什么现在查出来有听力问题呢?”“我宝宝以前迟迟不肯开口说话,现在都四岁了,讲话又讲不清楚,口齿不清的感觉,可以怎么办?”“幼儿园老师反应说我小孩喊他名字总是不回应,是听力有问题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为什么不能查出迟发性的听力损失?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医生会利用专门的仪器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检测,在新生儿时期早期发现是否有耳聋问题。一般在出生三天内,会接受初筛,初筛通过者对婴幼儿进行听力保健跟踪。未通过者42天内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龄内需到耳鼻喉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也须进行相关听力学检查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耳鼻喉科。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段,只能发现先天性耳聋患者,对于发生在检查时间段之后出现的听力下降是很难发现的,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发病年龄不一致,有的发生在出生后半岁左右,有的发生在一两岁,也有的在三四岁才出现。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无法及时发现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

哪些情况会引起孩子的迟发性听力损失呢?

1、遗传因素

有耳聋家族史,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2基因或其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基因突变可以引起迟发性听力损失家系。

2、围产期因素

母孕期28周到出生后 1周期间,有诸多因素可能导致迟发性听力损失。有母亲孕期病毒感染史(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史、新生儿缺氧窒息、核黄疸等。

3、内耳畸形

最常见的内耳畸形是大前庭导水管扩张,这是一种隐性遗传性耳聋,多在外伤或感冒时诱发,主要表现进行性或波动性听力下降,从出生到青春期均可发病,但多在婴幼儿期发病。此外,少部分蜗神经发育不良,mondini畸形的儿童也会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失。

4、不明原因

亦有一部分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患者,在详细询问病史和系统检查后,仍不能明确听力下降原因。

建议有以上高危因素者,不管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否通过,应该在3岁前每年至少接受1-2次听力学相关检查,定期检测孩子的听力情况;其次,新生儿听力复筛没有通过,或有耳聋家族史者,需带孩子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测和遗传咨询。

儿童期的听力筛查

在婴幼儿时期,仍需进行听力保健跟踪。我国儿童听力筛查已常规化,在儿保时,医生会建议家长关注孩子听力健康问题并做相应检查。医生会通过仪器或简单的视觉观察测试等方法,早期发现耳聋问题。一般6、12、24和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转诊。

在家如何对儿童听力及言语发育进行观察

如果儿童出现耳部不适或听力下降,理论上应该是经常陪伴的亲人最容易发现,如果儿童在出现以下迹象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如:

1、发现孩子有哭闹时经常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流脓流水等;

2、对突如其来的响声反应迟钝,或没有惊跳的反应;

3、当你在孩子视线范围外叫孩子名字时,孩子对你的呼叫无反应;

4、低龄儿童无法分清家长的询问指令,如“鼻子在哪里?玩具在哪里?”对于大儿童来说,玩耍、学习、行动等出现延迟,不能执行指挥、指令等;

5、说话迟缓、口齿不清楚,经常用语音不清的“啊?”“唔?”等回答大人的问题;

6、学校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执行要求孩子单人完成的指令等;

7、青少年长期接触噪声(网吧上网,KTV唱歌、戴耳机听歌等)后出现耳鸣;

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发病年龄不一致,所以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及言语表达能力,婴幼儿时期发生迟发性听力损失往往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和言语交流,从而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有听力下降一定要尽早查明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通过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治疗,越早干预才越有可能恢复到与同龄人相当的水平。目前第一批植入人工耳蜗干预的孩子,不少已经大学毕业,有的成家立业,有的出国留学,他们能积极融入周围的社交圈子,都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医学指导:

李云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

曾获“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南粤巾帼好医师”“南粤优秀教师”“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擅长:鼻炎、声嘶、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

本期作者:

李嘉琪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技师。

供稿:李云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嘉琪、李松键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