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古村、侨文化……增城区瓜岭村这场宣讲太有“料”了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通讯员 增宣

9月23日,恰逢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市增城区“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宣讲暨“喜迎二十大做新时代文明人”主题实践活动(新塘专场)在新塘镇瓜岭村举行。新塘镇各村(社区)书记、非遗传承人、企业和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丰收带来的喜悦,感受古村焕发的新活力,探讨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近年来,区委宣传部依托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载体、新模式、新方法,走出了一条深入基层、热在群众的新路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源源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当前,增城区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五进”活动转为“五在”工程广泛开展,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从“养在深闺人未识”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赋能乡村振兴。

“非遗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离不开深厚的自然、文化资源条件。挖掘、保护、传承根植于乡村的非遗,可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全国非遗传承创新先锋模范人物、增城区博物馆负责人、瓜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彭小荣介绍说道。

目前,增城全区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5名;设立广州市级非遗工作站2个,非遗传承基地20个;设立非遗展厅3个、非遗工作室5个,引入社会力量合办非遗生活馆2个;拍摄非遗数字化视频60个。

探索“古村+”增城样板

走进一个村庄,就会翻开一页历史;随意踩着一块石板,就可能触动一个时代。近年来,瓜岭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环境优先、产业先行、文化为魂”的思路,在“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下,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绿色村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州市和谐幸福村”等荣誉称号,成为了探索“古村+”模式的增城样板。

据介绍,在党建引领下,村企联动聚合力,投资1.9亿元将瓜岭村打造成为集创意研发、艺术创作、民宿体验空间、华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岭南精品村。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三大举措基本破解了村庄有历史、有底蕴、有资源,但缺资金、缺创意、缺人气的发展瓶颈。

瓜岭村充分挖掘瓜岭历史建筑、传统街道空间、良好的水乡自然景观、成片老龄荔枝林、非物质文化、侨文化等特色资源。将闲置的旧厂房、旧祠堂、旧民居打造成文创产业园、非遗街区和高端民宿等,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和有效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有序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瓜岭村充分吸引资本、人才、智力等要素向乡村流动,积极推进建筑大师工作室、广州市民宿协会、广州市电影协会等协会组织和文创团队等落户瓜岭村。

深挖“侨”文化,打好新“侨”牌

瓜岭村是广东省有名的侨乡,户籍人口只有800多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却超过3000人,侨文化是该村本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瓜洲小学旧址、宁远楼、棠荫楼、祠堂、书斋……瓜岭村的每一处公益建筑,都留下了华侨的印记。这些建筑背后华侨故事身上所蕴含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的精神内核,到今日依然熠熠生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本土知名乡土作家湛汝松表示,如何挖掘侨资源,并用好侨文化打造品牌,成为瓜岭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考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邹丽珍

校对 | 何绮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